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均采用顶吹O2,底部吹入气体可以是N2、Ar、O2、CO2、CO等。考虑工艺和成本,现有的顶底复吹转炉绝大多数底吹工艺为N2/Ar切换,即采用冶炼前期底吹N2,后期切换为Ar的模式。
目前要求钢厂降低生产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N2成本远低于Ar,如能实现全程底吹N2冶炼,则不但能降低冶炼成本,还可以简化操作工艺。为此,笔者曾在唐钢150t顶底复吹转炉上进行了冶炼低氮钢工业试验,得出顶低复吹转炉可以采用全程底吹N2工艺进行冶炼等结论,并根据钢液脱氮、吸氮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对全程底吹N2工艺进行了讨论,为确定合理的低氮钢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笔者又在安阳钢厂150t顶底复吹转炉上重复了该项试验,并对该项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以便更好地探讨转炉冶炼时钢液的增氮和脱氮规律。
一、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一)试验条件
150t顶底复吹转炉实际出钢量为160t左右,顶吹氧枪为4孔或5孔拉瓦尔喷头,氧气压力为0.9MPa,供氧强度(标准状态,文中未特别注明的气体流量及强度单位均为标准状态单位)在2.8 m3·min-1·t-1左右,纯吹氧时间为14~15min。
底吹供气装置采用8块透气砖。底吹气体为N2和Ar,流量可在0~800 m3·t-1之间调节,按实际出钢量160t计算,底吹N2和Ar强度可换算为0~0.08m3·min-1·t-1。
转炉冶炼采用分阶段定量装入法,废钢比为18%~22%。终渣碱度控制在2.8~3.2。铁水中 [N]约为0.0060%。
(二)试验方法
1、氮氩切换试验
氮氩切换试验钢种为船板A。试验方案为:转炉冶炼开始后顶吹O2,底吹N2,吹氧一定时间后底吹气体切换为Ar。设置不同的切换时间点,切换时间点按吹氧时间设定,每种切换模式下试验3炉。氮氩切换试验参数见表1。
表1 氮氩切换试验参数
N2、Ar切换时间点 | 底吹N2、Ar流量/(m3·h-1) | 底吹N2、Ar强度(m3·min-1·t-1) |
吹氧7min 吹氧10min 吹氧13min | 250 250 250 | 0.028 0.028 0.028 |
2、恒流量全程底吹N2试验
试验钢种为船板A。试验方案为:每炉钢冶炼过程中底吹N2流量恒定,由小到大分别设置5个底吹N2流量,每个流量下试验3炉,共试验15炉。
各钢厂转炉冶炼过程中一般底吹供气强度为0.02~0.05 m3·min-1·t-1,可确保冶炼过程平稳,同时获得明显的冶金效果。如底吹供气强度再增加,将使冶炼控制变得困难。因此本文试验中设定的恒流量全程底吹N2强度不超过0.05 m3·min-1·t-1,试验参数见表2、3。
表2 底吹N2流量以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一)
炉号 | 设定底吹N2流量/( m3·h-1) | 设定底吹N2强度/( m3·min-1·t-1) | 实际底吹N2流量/( m3·h-1) | 实际底吹N2强度/( m3·min-1·t-1) |
1481 1482 1483 | 180 | 0.020 | 191 218 196 | 0.021 0.024 0.022 |
1484 1485 1486 | 225 | 0.025 | 252 240 248 | 0.028 0.027 0.028 |
1487 1488 1489 | 270 | 0.030 | 279 289 288 | 0.031 0.032 0.032 |
1490 1491 1506 | 360 | 0.040 | 360 360 412 | 0.040 0.040 0.045 |
1507 1508 1509 | 450 | 0.050 | 439 460 454 | 0.049 0.051 0.050 |
表3 底吹N2流量以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二)
炉号 | 实际底吹N2强度平均值/( m3·min-1·t-1) | 1倒样 [N]/10-6 | 1倒样 [N]平均值/10-6 | 2倒样 [N]/10-6 |
1481 1482 1483 | 0.022 | 12 12 11 | 11.7 | 10 12 - |
1484 1485 1486 | 0.028 | 10 10 8 | 9.3 | - - - |
1487 1488 1489 | 0.032 | 10 10 12 | 10.7 | 10 - - |
1490 1491 1506 | 0.042 | 12 14 18 | 13.0 | - - - |
1507 1508 1509 | 0.050 | 18 16 18 | 17.5 | - 20 18 |
3、变流量全程底吹N2试验
为探讨转炉全程底吹N2冶炼时钢液增氮主要发生在哪个时期,以及不同时期底吹N2流量对于终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变流量全程底吹N2试验:以转炉冶炼吹氧12min时为切换点,切换点前后设置不同的N2流量,分别采用前期底吹N2流量大、后期底吹N2流量小和前期底吹N2流量小、后期底吹N2流量大2种模式,每一种模式下试验3炉,共试验6炉。试验钢种为Q235B。
设定的变流量全程底吹N2试验参数见表4、5。
表4 变流量全程底吹N2模式对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一)
炉号 | 设定底吹N2流量/( m3·h-1) | 设定底吹N2强度/( m3·min-1·t-1) | 实际底吹N2流量/( m3·h-1) | 实际底吹N2强度/( m3·min-1·t-1) |
1510
1511
1512 | 前期180 后期450 | 前期0.020 后期0.050 | 前期186 后期423 前期210 后期426 前期220 后期456 | 0.021 0.047 0.023 0.047 0.024 0.051 |
1513
1514 | 前期450 后期180 | 前期0.050 后期0.020 | 前期447 后期180 前期420 后期180 | 0.050 0.020 0.047 0.020 |
表5 变流量全程底吹N2模式对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二)
炉号 | 实际底吹N2强度平均值/( m3·min-1·t-1) | 1倒样 [N]/10-6 | 2倒样 [N]/10-6 |
1510
1511
1512 | 前期0.023 后期0.048 | 12
16
12 | - - - |
1513
1514 | 前期0.048 后期0.020 | 16
18 | 18
- |
(三)取样和测试方法
为排队转炉出钢、精炼以及连铸过程对钢液氮含量的影响,本文仅分析转炉终点样的氮含量。为了解转炉冶炼时补吹对转炉出钢氮含量的影响,转炉冶炼每一次停止吹氧倒炉均取样分析氮含量。
从现场取回的样品用线切割机加工成 4mm圆棒试样,送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分析N质量分数,分析方法是惰气脉冲-红外-热导法。
二、试验结果
(一)N2、Ar切换点对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
氮氩切换试验结果见图1,其中N2、Ar切换点为7min时少1炉数据。
图1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底吹N2、Ar强度为0.028 m3·min-1·t-1时,出钢前钢液终点氮质量分数均为0.0010%左右,与顶底复吹转炉全程底吹小流量N2时钢液终点出钢样 [N]相当,说明氮氩切换时间点对转炉冶炼终点出钢样 [N]影响很小。
(二)底吹N2流量对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
现场试验时发现底吹N2流量偏离表2、3中的设定值。根据仪器测量的底吹N2流量实际值和冶炼终点钢液 [N]记录在表2、3中,钢液终点碳质量分数均为0.1%左右。表2、3中凡有2倒样的炉次补吹1次。
表2、3中有15炉钢数据,每3炉为1组,将每一组的实际底吹N2强度取平均值,再将相应的1倒样 [N]也取平均值,然后根据各组实际底吹N2强度平均值和相应的1倒样 [N]平均值画出图2,可以显示出底吹N2强度对钢液终点 [N]的影响规律。
铁水中的氮质量分数在0.0060%左右。从表2、3和图2可以看出,当底吹N2强度不超过0.032 m3·min-1·t-1时,转炉冶炼终点出钢样 [N]为0.0010%左右,铁水中的氮大部分被脱去;即使当底吹N2强度增大到0.050 m3·min-1·t-1,转炉钢液终点出钢样 [N]均不超过0.0020%,铁水中的氮大部分仍被脱去,但与供氮强度不超过0.032 m3·min-1·t-1时相比钢液终点氮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可见本文试验中150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小流量N2时(<0.032 m3·min-1·t-1)冶炼后期无需将N2切换为Ar。
(三)变流量全程底吹N2模式对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
根据仪器测量的底吹N2流量实际值和冶炼终点钢液 [N]数值记录在表4、5中,其中前期底吹N2流量大、后期底吹N2流量小的模式少1炉数据。表4、5中凡有2倒样的炉次补吹1次。吹氧12min时变换氮气流量。
从表4、5可以看出,前期底吹N2流量大、后期底吹N2流量小的模式转炉冶炼终点出钢样 [N]明显大于间期底吹N2流量小、后期底吹N2流量大的模式,说明钢液吸氮主要发生在转炉冶炼前期。
(四)补吹对冶炼终点钢液 [N]的影响
表2、3和表4、5的试验中共有6炉钢补吹1次,即转炉倒2次取样后出钢。将1倒样和2倒样的 [N]数据对比可以看出,150t转炉冶炼时补吹1次,对冶炼终点铅钢液 [N]影响较小。
三、分析及讨论
(一)顶底复史转炉冶炼时钢液的脱氮与吸氮
顶底复吹转炉冶炼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吸氮和脱氮过程,冶炼过程某一时刻钢液的 [N],主要取决于此时的吸氮速度和脱氮速度之差。
在转炉吹氧脱碳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C-O反应,生成大量的CO气泡,钢液能通过CO气泡携带法脱氮,其脱氮的机理与真空脱氮的机理一样,都可以用西华特定律解释。
转炉吹氧脱碳过程中脱氮速度与脱碳速度的经验关系式,说明钢液脱氮速度与脱碳速度成正比。在转炉冶炼前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脱碳速度逐渐增大,脱氮速度也逐渐增大。大量的碳氧化生成CO将熔池中的氮带出,脱氮量远大于吸氮量,因此碳氧反应可以有效脱氮。
转炉冶炼后期,碳氧反应逐渐减弱,脱碳速度逐渐降低,脱氮速度也逐渐降低,脱氮量逐渐减少。
采用顶底复合吹炼法,顶吹氧气停止后,由于底吹气体的搅拌及降低PCO数值两种作用,可以使脱碳反应继续进行。复吹转炉可脱碳至0.02%,停止吹氧后仍有C-O反应。可见,即使顶吹氧气停止后,由于仍然存在脱碳反应,此时转炉仍有脱氮功能。
目前,有关表面活性元素氧、硫等能显著地阻碍钢液吸氮的研究已经取得共识。当钢中 [o]≥0.02%时,钢液吸氮量很小。随着转炉冶炼过程的进行,钢液中 [C]越来越低,与之平衡的 [o]越来越高,当吹氧脱碳至钢液中 [C]≤0.2%时, [O]≥0.02%。转炉冶炼后期,钢液为氧化性,钢中溶解氧质量分数高,通常大于临界值0.02%,可以阻碍钢液吸氮,因此转炉冶炼后期吸氮速度也是逐渐减小的。只要底吹N2强度不超过一定限度,则钢液吸氮量就小于脱氮量,宏观表现就是铁水中的氮大部分被脱去,冶炼终点钢液为 [N]0.0010%左右。
由于绝大部分钢种对钢中氮含量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利用复吹转炉全程底吹N2的工艺进行冶炼,能够满足钢水质量要求。
(二)底吹N2强度对钢液终点 [N]的影响
钢液吸氮速度除受钢中氧、硫含量影响外,还受底吹N2强度的影响。增大底吹N2强度,也就是增加了气/液反应界面,加快吸氮反应速度。吸氮速度与底吹N2强度成正比。因此对特定转炉而言,脱氮速度的变化与脱碳速度的变化一致,有一定的限度,而吸氮速度却随底吹N2强度增加而不断增加。
使用不同的底吹N2强度时,对同一转炉吹氧制度相同,脱碳反应速度相同,而钢液脱氮速度与脱碳速度成正比,因此脱氮量也相同,但吸氮量不同。在转炉冶炼前期,钢液中碳含量高,氧含量低,当钢液中氧的质量分数<0. 02%时,钢液可以吸氮。若在转炉冶炼前期底吹大流量N2,则钢液吸氮量增多,因此随着底吹N2强度增大,冶炼终点钢液 [N]增高。如此可以解释图2的试验结果。
反之,若在转炉冶炼前期底吹小流量N2,则钢液吸氮量比在转炉冶炼前期底吹大流量N2时要小,即使在转炉冶炼后期底吹大流量N2,因钢液呈氧化性后不能吸氮,故出钢钢液终点[N]就比前期底吹N2流量大、后期底吹N2流量小的模式为低,这就可以解释表4、5的试验结果。
(三)补吹对钢液终点 [N]的影响
由于转炉冶炼后期钢液为氧化性,加上补吹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碳氧反应存在,而且补吹时间也很短,故钢液在补吹过程中不增氮。
四、结论
(一)本文试验条件下,采用恒流量全程底吹N2工艺,当底吹N2强度不超过0.032 m3·min-1·t-1时,出钢前冶炼终点钢液氮质量分数为0.0010%左右,与氮氨切换工艺相当,氮氢切换点对转炉冶炼终点出钢样 [N]影响很小;当底吹N2强度超过0.032 m3·min-1·t-1随底吹N2强度增加出钢前冶炼终点钢液 [N]将逐渐增加。
(二)转炉冶炼时钢液吸氮主要发生在冶炼前期;转炉冶炼后期,钢液呈氧化性,钢液中的 [O]可以阻碍钢液吸氮。
(三)补吹对冶炼终点出钢样 [N]影响不大。
(四)顶低复吹转炉可以采用全程底吹N2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