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金溶解速度的因素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798

一、氰化物和氧浓度对金溶解速度的影响

溶解时,所需的氰化物和氧的浓度是成比例的。按照反应式(1),1mol(分子)氧需要4mol(分子)的CN,两者扩散系数的平均比值为1.5。已知为空气所饱和的氰化液中含〔O2〕=8.2mg∕L,或为0.27×10-3mol(分子)。则〔CN〕=4×1.5×0.27×10-3=6×0.27×10-3mol(离子),或为0.01%。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含0.02%~0.06%NaCN的水溶液。

4Au+8NaCN+O2+2H2O 4NaAu(CN)2+4NaOH    (1)

溶液中氰化物浓度的调整是通过控制氰化物投入量来实现的。而氧浓度则是借助充气机械向溶液中充气达到的。在正常状态下,充气机械的充气能使氧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达到7.5~8mg∕L,只有在稀薄的氰化物溶液中才能达到某一恒定值。多数工厂的实践证明:在常压充气条件下,金的最大溶解速度是在氰化物浓度为0.05%~0.1%的范围内;而个别情况下则在0.02%~0.03%的范围内。只有进行渗滤氰化作业,或者处理含有较多的消耗氰化物杂质的矿石,以及含有氰酸盐的脱金贫液返回循环使用时,才使用较高的氰化物浓度。

试验表明,在氰化物浓度低于0.05%时,由于氧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以及氧和氰化物在稀溶液中的扩散速度较快,金的溶解速度随氰化物浓度的增大而直线上升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氰化物浓度的增大而金的溶解速度上升缓慢。当氰化物浓度超过0.15%后,尽管再增大氰化物浓度,金的溶解速度不但不会增大,反而略有降低(图1)。这可能是由于氧和CN的比例失调。以及溶液pH增加,使氰离子发生水解引起的:

CN+H2O HCN+OH

图1  不同氰化物浓度对金、银溶解速度的影响

在低浓度的氰化物溶液中,溶解速度取决于氰化物的浓度;但当氰化物浓度增高时,溶解速度与氰化物浓度无关,而随氧的供入压力的上升而增大(图2)。为此,可以用渗氧溶液或高压充气来强化金溶解的过程。如在709.275kPa(7atm)充气的条件下氰化,不同特性矿石中金的溶解速度可提高10倍、20倍,甚至30倍,且金的回收率约可提高15%。

图2  24℃时不同压力与不同NaCN浓度对银溶解速度的影响

二、杂质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向氰化溶液中加入某些元素,能加速金的溶解。有些研究者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加入少量,能提高金的溶解率。至少,存在的少量铅可成为溶解金的增效剂(图3)。但铅的大量存在,特别是在pH高的情况下,会在金粒的表面生成Pb(CN)2薄膜而抑制金的溶解。

图3  在0.1%NaCN溶液中铅离子浓度对金溶解速度的影响

硫离子的存在,会在金粒表面生成一层不溶的硫化亚金薄膜,而使金难于溶解。或者与氰化物生成对金不起溶解作用的硫代氰酸盐而消耗氰化物。即使溶液中的硫化物含量很低(5×10-4%)也会明显降低金的溶解速度(图4)。

图4  在0.25% KCN溶液中Na2S浓度对金、银溶解速度的影响

氰化处理浮选精矿时,由精矿带入氰化液中的黄药和黑药同样会降低金的溶解速度。我国某选金厂氰化液中的黄药浓度由33mg∕L增加至110mg/L时,金的氰化浸出率由74.2%下降至55.6%。这主要是由于金粒表面为黄原酸金薄膜覆盖之故。为提高金的回收率,浮选精矿或尾矿在氰化前必须进行脱药。

精矿的脱药,通常是在浮选后对精矿进行洗涤和浓缩,以达到脱药目的。某矿磨矿粒度65%~0.074mm(200目),浮选后为更好的脱除黄药和2#油,将浮选精矿经旋流器脱药后,再磨矿至溢流细度98%~100% 0.074mm(-200日)后浓缩,可将浮选药剂脱掉96%。最终精矿送氰化提金,金的年平均浸出率达90.57%。

矿石中存在的碳以及硅、等生成的氢氧化物均具有吸附作用,对氰化作业不利。

三、pH值对金溶解速度的影响

氰化作业时通常加入若干数量的碱以防止氰化物的水解损失。但碱量过多而造成pH值过高时,金的溶解速度会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在高的pH情况下,氧的反应动力学对金的溶解很不利。另外,在钙离子存在下,pH值增高时,会因金属表面生成过氧化钙薄膜而使金的溶解速度明显下降(图5)。

图5  钙离子对金溶解速度的阻滞效应

众多研究表明,金氰化浸出的最佳pH值为9.4。实际生产作业的最佳pH值范围可选在9.4~10之间。如条件许可,氰化浸出作业取下限值,置换作业则取上限值,后者pH值增大,可减小锌与水的反应优势,降低锌的消耗。

不同氰化钾浓度的相应pH值列于下表。在不同pH值(即不同KOH浓度)下金、银的溶解速度如图6。从图中看出,KOH浓度达0.1mol∕L以上溶解速度呈直线下降。

表  各种浓度KCN溶液的相应pH值

KCN∕%

pH

0.01

10.16

0.02

10.31

0.05

10.40

0.10

10.51

0.15

10.66

0.20

10.81

图6  溶液的pH值对金、银溶解速度的影响

四、温度对金溶解速度的影响

如果温度处在不影响金溶解作业的允许变化范围内,反应物浓度将随温度和扩散率的增加而增加,温度每增加10℃,反应物浓度约增大20%。也就是说,提高温度可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即温度每升高10℃,分解速度增加近两倍。但麻烦的是,增加温度会影响氧的溶解度。当矿浆温度接近100℃时,氧的溶解度已降到近于零。总的来说,金的最高溶解速度在温度约85℃(图7)时达到极限,如温度再增高,就会因氧的溶解度减少而降低金的溶解速度。且为了提高矿浆温度需消耗大量燃料,而会增加氰化作业的成本。特别是随着矿浆温度的升高,会增大氰化物溶解贱金属的速率,加速碱金属氰化物和碱上金属氰化物的水解,造成氰化物消耗量的增加。这些不良影响,是增加矿浆温度以提高金的溶解速度和缩短氰化时间所抵偿不了的。因此,除寒冷地区在冬季为了不使矿浆冻结而采取保温措施的加温外,一般均在不低于15~20℃的常温条件下进行氰化。

图7  温度对金在0.25%KCN溶液中溶解速度的影响

典型的扩散控制过程中,金、银的分解活化能范围在8.37~20.93kJ(2~5千卡)/mol(分子)之间。

五、金粒度对金溶解速度的影响

金粒的大小是决定金溶解速度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假设金的溶解速度为3mg∕(cm2·h),寻么,直径44μm(325目)的球状金粒的完全溶解需要14h;直径149μm(100目)的球状金粒则需48h。为此,在氰化前必须首先除去粗粒金,以提高金的回收率和尽可能缩短氰化作业时间。

氰化工艺过程中,通常依据氰化作业的特点以筛目将金粒分为三种粒度:大于74μm(200目)为粗粒金,37~74μm(200~400目)为细粒金,小于37μm(400目)为微粒金。为便于作业,有时将大于495μm(32日)的金粒称为特粗粒金。

粗粒和特粗粒金,在氰化作业中溶解很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溶解。对于这类金粒,采用延长氰化时间往往是不合算的,因为绝大多数金矿石中的金主要呈细粒和微粒存在。国内外许多氰化法矿山所采用的回收矿石中粗粒和特粗粒金的方法,常常是在氰化前先进行混汞或者重选捕收,以免未溶完的粗粒金损失于尾矿中。

细粒金在通常的氰化作业过程中都能很好地溶解。这是因为在相应的磨矿粒度下,大部分被解离呈单体金。

微细金粒在磨矿作业中被解离呈单体的常不多,其中的大多数仍处在其他矿物或脉石的包裹中。处于硫化矿物中的微粒金,氰化前常常需先进行氧化焙烧。石英脉石包裹的微粒金在氰化过程中是难于浸出的。用氰化法回收这类微粒金,通常需要将矿石磨得更细,以增加金粒的解离程度。这就会增大磨矿成本,且给氰化矿浆的固液分离带来困难,增大氰化物和已溶金的损失。对于某些微粒金矿石,常常因为矿石磨矿粒度不可能再细,而不可能采用氰化法处理。

故可认为,矿石中金粒大小常常是决定能否采用氰化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矿泥含量和矿浆浓度对金溶解速度的影响

矿泥含量和矿浆浓度会直接影响金的溶解速度。矿浆中矿泥和矿砂的浓度大,会影响金粒与溶液的接触和溶液中有效组分的扩散速度,而使金的溶解速度降低。在一般情况下,氰化矿浆中粒状矿砂的浓度应不大于30%~33%。当矿浆中含有较多的矿泥时,氰化矿浆中的固体物料浓度应小于22%~25%。

矿泥的危害主要在于增大矿浆的粘度。不论是矿石带入的原生矿泥,还是因磨矿而生成的次生矿泥,它们均以高度分散的微细粒度进入矿浆中,生成极难沉淀的胶状物长时间呈悬浮状态,而降低金的溶解速度,且造成矿浆的洗涤过滤困难,使已溶解的金损失于尾矿浆中。

标签: 溶解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