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选矿方法分离金矿石中的毒砂和碳质物早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这里择其重要者叙述如下。
广西六岭金矿金粒77.84%嵌布于石英和黄铁矿中,22.11%存在于毒砂中。由于该矿床的含砷矿物还有雄黄和雌黄。尽管雄黄和雌黄与金共存的矿床很步,且金粒与它们的关系不紧密,但该矿石经磨矿和板混汞后加丁基黄药和2#油浮选,雄、雌黄进入精矿中,产出的精矿含Au 30~40g/t,As 8%~9%。销售困难。经探索后,改用磨矿粒度70%~80% -0.074mm(-200目)(不需细磨),加入选择性好的正丁基胺黑药(不另加起泡剂)100g∕t、石灰0.58kg∕t,在pH=8~9经三段浮选,雄、雌黄被抑制除去,所产精矿含金上升至60~80g∕t,As下降至2.1%~2.4%,药剂费用也由1.74元降至0.29元/t矿石。
鉴于在碱和氧化剂共存下,毒砂比黄铁矿易氧化,因而采用加氧化剂从砷金矿中浮选分离毒砂的研究也受到重视,国内外已有多例报道。朱红申等报道的向矿浆中加丁基黄药 (1×10-5mol/L)和过二硫酸钾(16×10-5mol∕L)在pH 7.5浮选,可使毒砂表面发生氧化除去。过程中,S生成SO42-向溶液中扩散,Fe生成Fe(OH)3胶质体,As生成的AsO43-被 Fe(OH)3胶体粘附。这时,毒砂表面载有的AsO42-被Fe(OH)3胶膜覆盖而产生亲水性,使之与黄铁矿分离。在对比试验中曾分别使用过三种氧化剂,其氧化能力为高锰酸钾>次氯酸钙>过硫酸钾。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能太强,对毒砂和黄铁矿缺乏选择性,后二者则较适中。
前苏联某含碳、砷金矿床粒16%呈单体,64%与硫化物共生,其余20%存在于碳质页岩中。金的粒度为8~32μm。为了除去碳,在磨矿时加入适量煤油使碳钝化后进行浮选。煤油的加入,还使浮选过程黄药的消耗由300g∕t降至150g∕t。浮选出的混合精矿,再添加FeSO4,150g∕t、CuSO4 75g∕t进行浮选,分别产出毒砂精矿和黄铁矿精矿两种含金产品。
美国加利福尼亚主矿脉的含碳矿石,采用磨矿后先进行矿泥分离,使碳进入矿泥中。矿砂送氰化。含碳的矿泥经混汞捕收游离金粒后,再经浮选产出硫精矿。
加拿大一项专利提出加煤油让碳表面钝化后送氰化,以降低已溶金在碳上的吸附损失。此法可用于氰化逆流倾析洗涤工艺,当用于氰化炭浆法时,残存的煤油会抑制活性炭而降低它对已溶金的吸附效果。
不论使用煤油或其他石油产品对碳进行抑制,通常只是部分有效。这是由于各矿山含碳矿石的性质不同。有些矿石中所含的碳一部分或大部分呈烃类(或称腐植质)存在,这类沉积物中的金是不能被氰化物浸出的。对这种矿石采用加NaOCl或通Cl的化学氧化法,烃类物质则较易分解。
阿博特西(Abotsi)等研究了碳对氰化提金的影响后确认:添加有机剂二壬基萘磺酸和正己烷等能有效地吸附在碳质物上,而防止碳对已溶金的吸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