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972~1976年,Winand及其同事曾进行过煅白真空碳热提镁的小型和扩大试验,在反应温度1600K以上、冷凝温度200~500℃的条件下,得到了柱状镁晶,镁纯度为70%~80%;李志华博士控制反应的温度高于1500℃、冷凝温度为300~500℃,进行氧化镁的真空碳热还原试验,得到粗纤维状镁结晶,冷凝镁纯度最优值高达94.38%。作者在此基础上,以较优活性的煅白为原料,进行真空下的碳热还原试验研究以期得到金属镁晶体。
二、原料
试验原料主要有:煅白(MgO41.12%),氟化钙(>99%),煤。煤的成分见表1。
表1 煤的成分
全水分 | 水分 | 灰分 | 挥发分 | 全硫 | 弹筒发热量 | 胶质层 | 胶结指数 | 固定碳 | ||
收到基 | 空干基 | 干燥基 | 干燥无灰基 | 空干基 | 干燥基 | |||||
Mar | Mad | Ad | Vdaf | Slad | Qbad | X | Y | 曲线型 | G | FCd |
/% | /% | /% | /% | /% | /(MJ·kg-1) | /mm | /mm | /% | ||
3.66 | 0.66 | 11.74 | 18.82 | 0.14 | 31.412 | 23.0 | 13.5 | 微波型 | 67.8 | 71.65 |
三、设备
试验装置主要包括真空碳管电阻炉、温度检测和控制系统、真空获得和检测系统3部分组成。真空碳管电阻炉包括石墨底座和石墨发热体。为加强保温效果,使热量集中从而提高炉子的加热温度,避免热辐射造成炉壁过热,在石墨发热体外侧设置了3层石墨制的圆筒形的隔热罩,每两层隔热罩之间填充高铝耐火纤维棉以增强保温效果。所用真空泵极限真空度为6.67×10-2Pa。系统的漏气率小于0.1Pa l/s。在炉内温度为1400℃时,系统的极限真空度达到15~20Pa的情况下,系统的极限真空度可达3Pa;在炉内不放试料时,温度系统的真空度能够满足实验的需要。炉子控温精度为±10℃,炉内温度可加热至1500℃以上,加热系统也能够满足试验的需要。
在用做反应器的石墨坩埚和冷凝器间,可以加冷凝孔罩以阻滞反应发生可能产生的浮升的细粒物料,同时,孔罩可作为冷凝器使用。
四、方法
按照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煅烧条件,将白云石在1000℃煅烧并保温2h,烧成料、粉煤和氟化钙按定比配料,在压力2MPa条件下,制直径约3cm、高1.5cm的柱状料,柱料300℃下烘1.5h,在设定的温度下,物料真空还原。
五、结果及讨论
反应开始按照C和Mg的原子个数比为1.2∶1配料,反应温度控制在1500℃,反应几乎得不到冷凝产物,加大C配料量使C和Mg原子个数比为3∶1,配料后反应物中的Mg质量百分比为16.27%。试验记录见表2。
表2 试验记录
1,2号反应的冷凝产物呈棕褐色,反应温度、冷凝温度都偏低;3号反应冷凝物中明显见有银白色的金属镁颗粒;5~7号反应冷凝产物呈乳白或银白色;8号反应产物为垂直冷凝器壁的、长2~3mm的镁晶体(隔热孔罩间距2mm,内层罩有孔、裂缝)。选取1,5,8和10号的反应冷凝物和残渣进行物相和成分分析,结果见表3、表4。
表3 产物成分分析
表4 挥发率
冷凝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冷凝的产物主要为金属镁和氧化镁,同时,还有少量的炭存在,不能排除金属碳化物、氮化物、钙和硅化物的存在。冷凝的镁由于冷凝温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结晶形态,出现择优取向。控制冷凝温度高些(400~550℃),金属镁呈纤维状晶,而在冷凝温度稍低时(200~300℃),镁呈现出粉状;同时,随冷凝温度的升高,冷凝物中金属镁的含量增加。冷凝物中出现炭物相是因为碳对氧的亲和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在1000℃以上且有炭存在的情况下,碳的氧化物几乎全部为CO,在较低的温度下,CO和冷凝器壁接触必然发生分解。冷凝物中的氧化镁为反应过程中的重氧化。反应中钙、镁的蒸汽压比值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超过1400℃时,钙会和碳结合生成碳化钙,碳化镁的量很少。碳化物的压力很小,在反应的真空度条件和CO压力范围内,碳化物可以稳定存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煅白中存在元素硅,硅和氧会形成一氧化物,钙、镁的蒸汽会和一氧化硅生成对应的硅化物,但硅化钙的生成自由能大于硅化镁的,该种情况下,钙对镁的沾染很小,使冷凝的温度高些,能够降低杂质的沾染,从而获得较好的试验效果。
在反应温度为1400℃时,反应后的残渣中有碳存在;1500℃条件下反应,渣中的残余碳量减少;渣中元素镁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5.71%降低到3.76%,镁的挥发率也从86.6%增加到88.6%,表明提高反应的温度,对反应的进行完全性有利。
根据反应过程的压力变化,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如反应10,在1550℃时,炉内压力为253Pa;反应进行到后期时,炉内压力为195 Pa,并维持不变;炉内最高压力为371 Pa时,温度为734℃。反应的进行大概是在700℃左右时,物料中的炭发生变化,炭中的焦油等挥发出来使炉内压力升高,而后,炉内压力降低。随温度的不断升高,生成金属镁和CO的反应发生,两者使炉内压力再次出现上升,反应完毕后,炉内压力随之下降并维持不变。炉内压力最大值出现时,温度约为679~765℃,为减小真空泵抽气作业在此温度段进行物料的焦结处理是必要的。
物料配后加水搅拌,压制成型,在煅烧过程中,白云石中的碳酸盐分解,物料的比表面积增大,晶粒细小,烧后白云石残留一定程度的母盐假象,即MgO和CaO中的Mg2+,Ca2+,O2-仍占据原始白云石晶格位置,分解产物具有母盐颗粒的形貌,结构疏松多孔。物料加水混合,水化过程的强烈崩散作用及氢氧化物的形成,使颗粒更加细小,在反应的升温过程中,氢氧根会在MgO和CaO两相间发生吸附、脱附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界面反应,可降低界面能,同时导致颗粒产生新的品格缺陷和畸变,使得氧化物活性增加。但白云石在煅烧后,钙、镁呈氧化物形态存在,轻烧氧化镁为一种胶凝材料,以水作为粘结剂是否对反应不利、可否利用其它粘结剂而不影响反应的进行、物料高压力下成型是否可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权衡。
在进行8号试验时,在反应坩埚上部,放置2个冷凝孔罩,两罩间的距离为2mm左右,内层罩有裂缝,周向开有圆孔。反应结束后,见隙缝和孔洞处金属晶体垂直于外罩成长,而在冷凝器上的冷凝物呈现粉状。作者以为在两罩间狭窄的隙缝处温度梯度小,先冷凝下的细小晶粒能稳定成核,稍大的晶粒因具较大的化学势而消耗细晶而不断长大。要得到理想的冷凝产物,不但要求冷凝器的温度高,而且,冷凝空间的温度均衡。
六、结语
(一)反应顺利进行,要求温度高于1500℃,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的越完全,金属的挥发程度越高。
(二)冷凝温度的提高,可以改善冷凝效果,同时,优化金属质量。冷凝的温度要在500℃或更高,冷凝空间的温度均衡。
(三)可以根据炉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判断反应的进行,压力的最大值出现于炭在约679~765℃时焦油及挥发分的逸出,在此温度段的物料的焦结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