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某地难分离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技术研究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250

一、矿石性质

矿石采自印尼某地,矿石属矿物主要有方矿、闪矿、黄矿、黄矿、磁黄铁矿、金等,其中黄铜矿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粒度较为复杂。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云母、绿泥石、辉石、帘石、方解石等。

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金属矿物呈稀疏浸染-稠密浸染状构造及次块状构造。部分矿石呈多孔状、白色石英晶簇状生长,使矿石同时具多孔状构造及晶簇状构造。具粒状变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放射状、束状、鳞片状结构、蚀变粉砂泥质结构、碎裂结构、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乳滴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

闪锌矿为主要锌矿物,其多呈不规则它形粒状、边缘齿状、部分呈破碎粗砂-角砾状,少数呈半自形粒状。常见与黄铜矿、方铅矿连生,少数包裹于黄铁矿中,同时也包裹黄铜矿、方铅矿,很少有独立颗粒产出的闪锌矿,多数闪锌矿晶体中有固熔体分离出来的乳滴状黄铜矿,形成于两个期次。早期闪锌矿呈黑色,碎裂状或破碎粗砂-角砾状,边缘齿状;后期闪锌矿呈黄色,它形粒状,局部可见沿早期闪锌矿裂隙分布,不均匀稀疏-稠密浸染状分布,与脉石矿物呈不规则毗连镶嵌,粒度一般在0.01~10mm。

方铅矿为主要铅矿物,多与早期闪锌矿共生,呈它形粒状或破碎粗砂-角砾状,产于石英变晶颗粒之间,与脉石矿物呈不规则毗连镶嵌,其部分呈独立颗粒产出,部分与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连生,少数与闪锌矿相互包裹,或包裹于自形-半自形黄铁矿中。局部可见方铅矿呈胶结物状,胶结自形-半自形石英;粒度一般在0.006~3mm。

黄铜矿为主要铜矿物,呈它形粒状、破碎粗砂-角砾状。其少部分呈独立颗粒产出,大部分包裹于闪锌矿中,部分-5μm黄铜矿呈微细粒乳滴状于闪锌矿中,常与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连生。

其它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矿物,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少数呈它形粒状,部分呈独立颗粒产出。矿石中常见自形-半自形黄铁矿(磁黄铁矿)包裹闪锌矿、方铅矿,或黄铜矿包裹自形黄铁矿,呈浸染状或稀疏浸染状分布。部分黄铁矿(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相互包裹,粒度极细。偶见自形黄铁矿与石英呈不规则毗连镶嵌。

原矿的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铅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锌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4。

表1    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

元素

Pb

Zn

Cu

Tfe

S

K2O

Na2O

质量分数

4.64

12.23

0.68

6.03

12.03

0.46

0.07

(续表1)

元素

SiO2

CaO

Al2O3

MgO

Ag

Au

As

质量分数

52.90

0.4

4.42

1.05

64.9g/t

0.24g/t

60.08g/t

表2    原矿铅物相分析结果

表3    原矿锌物相分析结果

表4    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

从表2~4可见,矿石中铅、锌矿属于混合矿,铜属于硫化矿。银作为伴生矿物可综合回收利用。

二、浮选工艺研究

(一)选矿工艺的确定

在开展铅、锌、铜探索性选矿试验时,发现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可浮性较好但分离较为困难;而铜铅优先浮选时,铜矿可浮性极差。虽然铜矿是以黄铜矿形态赋存且原矿品位达0.63%,但试验中大量黄铜矿并未随铅粗精矿一起混合浮起,其品位在铅粗精矿中仅为1.86%,回收率也只有20%左右。这一反常现象经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造成黄铜矿品位及回收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黄铜矿包裹于闪锌矿中,部分-5μm黄铜矿呈微细粒乳滴状于闪锌矿中”,使其在磨矿中难以将其与闪锌矿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矿物。造成原矿中虽含铜较高,但在优先浮选铅时,包裹于闪锌矿中、微细粒乳滴状黄铜矿则随着锌矿被抑制而抑制,并分散在锌精矿及锌中矿中,难以单独回收。针对铅锌分离难、铜难浮选这一问题,经大量铅捕收剂、锌抑制剂等多种组合的药剂制度探索性试验,最终确定了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流程。

(二)磨矿细度试验

不同的入选细度,其选别效果不一样,为了寻求一个铅锌适宜的入选细度,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在-74μm占65%、75%、80%、85%时,不同入选粒度对铅锌精矿品位、回收效果的影响。试验方案为铅一次粗选、两次扫选,锌一次粗选浮选工艺,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图2。从铅粗精矿品位、回收率及锌粗精矿品位及回收率等综合考虑,磨矿细度以-74μm占75%较为宜。

图1  条件试验流程

图2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结果

1-铅粗精矿品位;2-锌粗精矿品位;3-铅粗精矿回收率;4-锌粗精矿回收率;下同

(三)铅粗选主要抑制剂条件试验

1、石灰用量试验

该矿中部分黄铁矿(磁黄铁矿)可浮性极好,难以被抑制,而石灰则是目前黄铁矿(磁黄铁矿)最廉价有效的抑制剂。黄铁矿(磁黄铁矿)主要抑制剂是石灰,试验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石灰用量为11.0kg/t较为适宜。

图3  石灰用量条件试验结果

2、硫酸锌抑制剂条件试验

由于闪锌矿可浮性极好,仅使用硫酸锌、亚硫酸钠为锌抑制剂时,锌矿难以被抑制。为降低铅精矿中含锌量,增加硫化钠与硫酸锌、亚硫酸钠组合为锌矿的抑制剂,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抑锌效果。铅粗选固定条件硫化钠1.0kg/t;亚硫酸钠500g/t,石灰用量11.0kg/t;捕收剂SN-9用量为100g/t,起泡剂松醇油为50g/t,浮选时间为6min,硫酸锌为变量。试验结果见图4,从铅粗精矿中锌品位及回收率可以看出,在锌组合抑制剂中,当硫酸锌用量为2.5kg/t较为适宜。

图4  硫酸锌抑制剂条件试验结果

3、抑制剂添加地点试验

根据上述铅粗选试验结果,较适宜的锌组合抑制剂用量是硫酸锌2.5kg/t,亚硫酸钠500g/t,硫化钠1.0kg/t。选择不同的药剂添加地点,考察锌组合抑制剂对铅锌回收效果的影响。药剂添加地点其一为加入磨机中,随着矿石被磨细达到抑锌的目的;其二磨矿后加入浮选槽内,通过对矿浆的搅拌达到抑锌的目的。从铅粗精矿中含锌品位及回收率对比,当锌组合抑制剂加入磨机内时,其铅粗精矿回收率高于将抑制剂添加在磨机外1%,同时铅粗精矿中含锌量略有降低。说明组合抑制剂在磨机内随着矿石粒度变细,锌组合抑制剂与锌矿表面充分发生反应,在铅粗选时达到了抑锌的目的。

(四)锌矿可浮性试验

铅矿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后,其尾矿进入选锌系统。由于锌矿可浮性较好,在保持pH值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起泡剂为松醇油。经锌矿药剂用量条件试验后,较适宜的锌矿粗选条件是硫酸铜为600g/t,丁基黄药为180g/t,松醇油为50g/t。

(五)闭路浮选流程试验

依据铅锌在浮选条件试验所确定的磨矿细度、各类抑制剂、活化剂用量参数条件下,进行全流程闭路浮选工艺试验。其闭路浮选流程见图5,闭路试验结果见表5。

图5  全流程闭路浮选工艺流程

表5    全流程闭路浮选工艺试验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在较佳的分选条件下,原矿经铅锌优先浮选闭路流程选别后,可获得铅精矿产率5.81%、品位61.85%、含锌7.47%、回收率81.64%,锌精矿产率22.48%、品位50.29%、含铅1.47%、回收率93.78%的技术经济指标。此外,富集在铅精矿中的银品位567.0g/t、回收率50.76%;稀有元素品位0.49g/t,伴生有益元素银、稀有元素铟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

三、结语

(一)原矿铜品位偏低,且有部分黄铜矿呈乳浊状于闪锌矿中;部分黄铜矿与(磁)黄铁矿相互包裹,粒度极细,磨矿难以使其单体解离。

(二)铜与锌、黄铁矿(磁黄铁矿)共生关系密切且粒度微细,在优先浮选铅抑制锌、硫铁时,铜也随之被抑制,造成铅精矿中铜品位及回收率极低,在锌精矿中也难以分离成为独立矿物。

(三)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可浮性极好,为达到浮铅抑制锌、硫目的,使得石灰、硫酸锌在各选别段用量较大。

标签: 印尼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