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矿为一大型矽卡岩铜
铁矿床,富含铜铁
金银等有价元素,矿山开采规模为4000t/d,采出矿石中难选氧化铜矿石占有相当比例。这部分矿石性质复杂,难选铜矿物含量高,氧化率、结合率、含泥量高,
选矿回收困难。原设计采用“自磨+常规硫化浮选”工艺流程处理难选铜矿石,铜精矿品位一般为10%~15%、选铜回收率一般为30%~40%;同时药剂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矿山效益。因此,造成大量矿石无法处理,只能在堆场储存。 针对这一
选矿技术难题,矿山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采用新型螯合剂B-130作为难选氧化铜矿石的鳌合
捕收剂,进行了小型试验、半工业试验和工业试验,取得了满意成果,并在现场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选矿回收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B-130药性 B-130是由四川有色冶金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螯合捕收剂,是一种
石油化工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呈强碱性。该药剂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燃点、沸点高,运输贮存安全;易溶于水,配制添加方便;无刺激性异味,深受操作人员欢迎。 B-130作为氧化铜矿石的新型鳌合选矿药剂,其作用机理,一是在浮选过程中能使矿物表面硫化膜快速、牢固地吸附捕收剂,从而增大难选铜矿物的浮游速度和浮选效率;二是能排除矿泥对浮选过程的干扰,对孔雀石、假孔雀石等矿物有较强的选择捕收性能。 二、矿石性质 表1、表2和表3分别给出了铜绿山难选氧化铜矿石多元素分析、主要矿物含量分析和铜物相分析结果。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量/%
元素名称 | Cu | TFe | Au(g/t) | Ag(g/t) | SiO2 | CaO | MgO | Al2O3 |
采场矿堆场矿 | 1.581.15 | 26.1929.55 | 0.900.91 | 5.706.68 | 38.6520.52 | 4.086.88 | 3.801.60 | 4.298.52 |
表2 原矿(采场矿)中主要矿物含量分析结果/%
矿物名称 | 孔雀石 | 假孔雀石 | 赤铜矿 | 黄铜矿 | 磁铁矿 | 粒状赤铁矿 | 土状赤(褐)铁矿 | 精状褐铁矿 | 菱铁矿 | 脉石矿物 |
含 量 | 1.15 | 0.05 | 0.01 | 0.07 | 17.11 | 1082 | 23.45 | 5.54 | 1.20 | 36.47 |
表3 原矿铜物相分析结果/%
相别 | 自由氧化铜 | 结合氧化铜 | 硫化铜 | 全 铜 | 氧化率 |
含 量 | 占有率 | 含 量 | 占有率 | 含 量 | 占有率 | 含 量 | 占有率 |
采场矿堆场矿 | 0.9320.718 | 58.4062.06 | 0.1710.314 | 10.7127.14 | 0.4930.125 | 30.8010.80 | 1.5911.15 | 100.00100.00 | 69.1189.20 |
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有孔雀石、假孔雀石、赤铜矿、铜蓝、黄铜矿、辉铜矿、自然铜、斑铜矿、蓝铜矿、磁铁矿、伴生金银矿物等;主要脉石矿物有
石英、玉髓、高岭石、蒙脱石、
方解石、绿泥石、
长石等。 孔雀石是矿石中最主要的铜矿物,呈放射状,胶结嵌布于赤铁矿裂隙、孔洞中,少量嵌布于脉石中,形成薄膜状,偶见与铜蓝共生,粒度分布广泛,但以0.03~0.15mm为主。假孔雀石在氧化矿石中占铜矿物相当比重,分布广泛,产出形态多样,有致密块状、皮壳状、薄片状等,嵌布粒度一般为0.04mm,最小为0.003 mm。矿石中赤铜矿一般呈现环状、纤维状、放射状、胶状或星点状,粒度一般为0.02~0.15 mm,与针铁矿嵌布关系复杂,很难单体解离。矿石中伴生金的嵌布形式主要有三种:裂隙金分布于矿物裂隙中、粒间金分布于其它矿物颗粒之间、包裹金嵌布于矿物晶体中间,粒度分布粒细不均。 于由地质断裂活动,矿体破碎,出露地表,遭受深度淋淳氧化,矿石泥化现象十分严重,原矿综合矿样中-10 mm以下粒级矿石占有率为75%,-0.833mm粒级达34.22%。 三、小型试验 (一)开路试验 试验矿样:从露天采场1号矿体采取难选氧化铜矿石,经破碎-混匀制成试验矿样。 试验流程:结合现场生产情况,经试验探索选定一段磨矿、三次粗选、一次精选的开路流程,磨矿细度-0.074 mm占67%。 药剂条件: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四组药剂方案,由表4给出。 表4 小型试验药剂方案/(g·t
-1)
方案编号 | 试验方案 | 煤 油 | B-130 | Na2S | 丁基黄药 | 松醇油 |
1234 | 常规硫化法常规硫化法B-130B-130 | --150150 | --400400 | 5000500037005000 | 800600450500 | 200200170170 |
表5 小型对比试验结果/%
方案编号 | 产 率 | 铜品位 | 铜回收率 |
精矿 | 中矿 | 尾矿 | 合计 | 精矿 | 中矿 | 尾矿 | 合计 | 精矿 | 中矿 | 尾矿 | 合计 |
1234 | 3.373.216.933.87 | 15.4011.8313.9215.35 | 80.8784.9679.1580.10 | 100.0100.0100.0100.0 | 14.5515.7411.4518.54 | 2.733.411.361.58 | 0.690.740.750.74 | 1.521.541.581.56 | 35.6832.8750.3346.03 | 27.6426.2412.0015.96 | 36.6840.8937.6738.01 | 100.0100.0100.0100.0 |
试验结果(表5)表明,B-130法和常规硫化法相比,在铜精矿品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铜回收率提高10%以上,同时Na
2S、丁基黄药、松醇油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闭路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开路试验结果,重新从堆矿场采取试验矿样进行了闭路试验。该矿样氧化率、结合率、含泥量均高于采场矿石,为历年堆存的难处理氧化铜矿石。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堆场难选氧化铜矿石,B-130法和常规硫化法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3.65%,铜回收率提高10%以上,同时Na
2S、丁基黄药、松醇油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四、工业实践 (一)半工业试验 从堆场选取难选氧化铜矿石200t,破碎、混匀制成半工业试验大样。试验工艺流程为一段闭路磨矿、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一次精选。试验按一天三班制进行了24个生产班,分三个阶段:(1)常规硫化浮选试验;(2)液体B-130试验;(3)固体B-130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淮体B-130和固体B-130浮选铜绿山难选氧化铜矿石指标相当,B-130法比常规硫化法浮选铜绿山难选氧化铜矿石铜回收率提高8%~10%,同时,对伴生金银的回收率也有所提高。 (二)工业试验 工业试验在铜绿山矿自磨系统进行,处理矿石为堆场难选氧化铜矿石,试验历时10d,共进行30个生产班,处理矿石12000t。试验期间,采用B-130法和常规硫化法交潜进行。 自磨系统流程(由图1给出):1台湿式
自磨机、1台格子型
球磨机和1台双
螺旋分级机组成半闭路自磨流程;粗选5台JJF-16
浮选机、扫选4台JJF-16浮选机、精选6台JJF-4浮选机组成浮选流程。
工业试验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B-130能提高铜绿山矿难选氧化铜矿石铜回收率5.25%、金回收率6%、铜精矿品位0.8%。 (三)生产应用 B-130在铜绿山矿自磨系统的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后,相继在自磨系统2、3、4氧化矿浮选系列推广应用。表7给出了自磨系统添加B-130前后的典型生产统计指标对比情况,统计指标表明,在难选氧化铜矿石浮选中添加B-130药剂300~400g/t,提高铜回收率10.53%、金回收率8%~10%,同时Na
2S、丁基黄药、松醇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就一般氧化铜矿石而言,添加适量的B-130对选矿回收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表6 工业试验结果/%
试验方案 | 原矿品位 | 精矿品位 | 尾矿品位 | 精矿回收率 |
铜 | 金 | 银 | 铜 | 金 | 银 | 铜 | 金 | 银 | 铜 | 金 | 银 |
常规硫化法B-130法 | 1.001.01 | 0.930.91 | 6.826.68 | 18.7819.58 | 13.8014.68 | 69.3075.48 | 0.650.59 | 0.670.61 | 5.585.20 | 36.3641.61 | 28.0434.04 | 19.7723.79 |
表7 自磨系统添加B-130前后的生产统计指标对比/%
项目 | 原矿品位 | 精矿品位 | 精矿回收率 |
铜 | 金 | 银 | 铜 | 金 | 银 | 铜 | 金 | 银 |
添加前添加后 | 1.121.08 | 0.920.93 | 7.096.85 | 15.7818.42 | 14.8115.08 | 68.4274.36 | 35.6346.16 | 30.44339.04 | 22.4528.42 |
(五)结论 新型螯合剂B-130对难选氧化铜矿物选择捕收性能强,能加快难选铜矿物的浮游速度,同时能有效地排除矿泥对浮选的干扰,是难选氧化铜矿物的高效捕收剂。 B-130在铜绿山矿应用后,难选氧化铜矿石的选矿回收指标大幅度提高。该药剂在其它同类难选氧化铜矿山具有推广价值。 汤雁斌(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 黄石435005) 参考文献 [1]胡熙庚.浮选理论与实践[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2]汤雁斌.铜绿山氧化铜矿石选矿工艺探讨[J].中国矿山工程,2004,(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