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资源量估算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754

资源量估算

一、勘查类型的确定 

(一)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技术要求,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应依据主要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本矿床为×矿,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800米)300~800米(<300米 ),延深约××米,矿体规模(大)中(小)型,类型系数取(0.9)0.3~0.6(0.1~0.3);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简单)中等(复杂),类型系数取(0.6)0.4(0.2);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属(稳定型)较稳定型(不稳定型),类型系数取(0.6)0.4(0.2);品位变化系数为××%,属(均匀型)较均匀型(不均匀型),类型系数取(0.6)0.4(0.2);后期构造对矿体无破坏,构造影响程度小,类型系数取0.3(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类型系数取0.2;构造严重影响矿体形态,类型系数取0.1)。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第Ⅱ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由此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

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

(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取决于矿床的勘查类型。本矿床属第Ⅱ勘查类型,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技术要求,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沿走向60~80米,沿倾向40~50米,根据给定的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为:沿走向80米,沿倾向50米,符合规范要求。

注意:不同矿种、相同矿床勘查类型的工程间距差别很大,规范只规定控制的工程间距,探明的工程间距一般是根据控制的工程间距缩小1/2~1/4,推断的工程间距是在控制的工程间距基础上放稀1~2倍(但是不能机械强调)。如Ⅱ类型控制的工程间距(沿走向)铜120~160米,铅锌80~100米,银60~80米,40~80米,钼80~100米;沿倾向均小于或等于沿走向,铜100~120米,铅锌60~100米,银40~50米,金40~80米,钼60~80米。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三)勘查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应根据矿床类型和地形条件而定。本矿属第Ⅱ勘查类型,以坑钻结合对矿体加以控制,探求控制的资源量(332)。

一般Ⅰ类型以钻探为主,并用坑道进行验证;Ⅱ类型和Ⅲ类型应以坑钻结合对矿体加以控制,如果地形平缓,则以钻探为主,地形陡峻则以坑道为主。对于第Ⅲ勘查类型中极其复杂的小型矿床,无法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储量时,可施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

二、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一)资源量估算范围

本矿床资源量估算范围沿走向西自×线,东至×线东,走向长×米;沿倾向位于×米标高之上。

(二)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依据。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技术要求,圈定矿体采用的工业指标为:

1、边界品位:40~50×10-6 ;  

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80~100×10-6

3、矿床平均品位:>150×10-6

3、最小可采厚度0.8~1米;

4、夹石剔除厚度2~4米;

5、伴生有用元素如有利用价值,可按有关规定计算储量。

3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探矿工程按一定间距布置,选择槽(井)探、钻探、坑探为主要探矿手段,探矿工程布置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上,或勘探线之间。

矿体呈脉状产出,矿化连续性好,矿体倾角较陡,鉴于矿体倾角大于45度,因此,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用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比例尺1:1000。

矿石量估算公式为:

Q= S×m×d

式中:Q——矿石量(t);

S——矿体真面积(m2);

m——矿体真厚度(m);

d——矿石平均体重(t/m3)。

金属量估算公式为:

P=Q×C

式中:P——金属量(kg);

Q——矿石量(t);

C——平均品位(×10-6)。

数值修约为“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零为双数。”厚度、品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面积、体积、矿石量(吨)取整数,金属量(k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积数和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四、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面积

借助MapGIS软件支持,通过计算机在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上对块段垂直投影面积直接测定,然后除以矿体各块段平均倾角的正弦值得出矿体的真面积,参与资源量估算,公式为:

S=S/ sinα

式中:    S——矿体真面积(m2);

S——矿体垂直投影面积(m2);

α——矿体倾角。

(二)厚度

1、单工程厚度: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真厚度计算,单工程真厚度为所圈定矿段诸样品真厚度之和。

2、块段平均厚度:为块段内诸工程矿体真厚度之算术平均值。

4、矿体平均厚度:为矿体体积除以面积之商。

(三)品位

由于矿石品位与厚度有直接关系,且矿体中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取样长度和矿体厚度不等,所以采用真厚度(样长)加权法计算平均品位。

1、单工程平均品位:用工程内符合工业指标圈入同一矿体的各单个样品品位与其样长加权求得。样品中有特高品位时,则应先处理特高品位,再计算单工程平均品位。

2、块段平均品位:用块段内单工程品位与其真厚度加权求得。

3、矿体平均品位:用矿体金属量除以矿石量求得。

4.4  矿石体重

矿石体重值为×t/m3

五、矿体(层)有限、无限外推原则

(一)有限外推

见矿工程与不见矿工程之间,小于相应类别资源储量间距时,以此两工程间距的1/4板状等厚平推;当矿体边部相邻工程中存在大于边界品位二分之一矿化时,作1/3平推。当两工程间距大于相应类别资源储量间距时,只能外推相应类别资源储量间距的1/4或1/3(注: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的工程间距有时不等,在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上沿倾向外推需换算)。米·克/吨值不外推。

(二)无限外推

见矿工程外无其他工程,或见矿工程平推方向相应的控制间距内无探矿工程,外推距离为相应控制的工程间距(沿走向、沿倾向)的1/4,资源储量类别降一类。这样,(333)外推控制的工程间距(沿走向、沿倾向)的1/2,(334)?无限外推一个控制的工程间距(沿走向、沿倾向),沿走向外推×米,沿倾向无限外推×米,换算为垂直纵投影图上为×米。

六、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原则

块段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探线(双线剖面)、不同段高的深部工程、矿体边界、核定的勘查区边界。各块段划分是以工程和勘探线划分,按勘探网度、资源量类别分别划分。

(332)类别块段划分:指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本矿以地表槽(井)探配合相邻坑道(和坑道配合网度?×?米钻孔)所圈定的矿段。

(333)类别块段划分: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本矿以相邻两勘探线上(或附近)相应密度的见矿工程点的连线以内及连线之外按(333)类别网度的1/4平推所划定的全部范围。

(334)类别块段划分:(333)类别块段的无限外推部分圈定的范围。地表有见矿工程,深部工程不见矿,且工程间距过大,以地表见矿工程点的连线和有限外推部分圈定的范围;仅有地表工程而无深部工程控制,以见矿工程点的连线及有限和无限外推部分圈定的范围。

(二)块段编号

块段编号应按照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别,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分别连续编号。这样,矿体被划分为16个块段计算,其中(332)类别2个块段,(333)类别8个块段,(334)?类别8个块段。

七、资源储量分类

(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圈定了矿体的三维空间,基本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排除了大的多解性;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矿石中的共伴生有用组分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易选矿石的可选性进行了类比,一般矿石作了实验室流程试验,新类型或难选矿石作了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其成果可供评价矿石是否具有工业价值),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根据主要矿体特征看,划分为第Ⅱ勘探类型,×勘探线——×勘探线间沿走向控制的工程间距为80米,地表槽、井探工程加密一倍,倾向控制的工程间距50米,以地表槽(井)探配合相邻坑道所圈定的部分。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证实,并结合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征和有效的物、化探成果推断、不受工程间距的限制),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根据主要矿体特征看,、划分为第Ⅱ勘探类型,×勘探线——×勘探线间采用160米×100米的勘探网度所圈定的部分及矿体有限外推部分。

(3)预测的资源量(334)?:在预查区内,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和极少量的工程验证,通过已知矿床的类比,有足够的数据所估算的资源量。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属潜在矿产资源,经济意义未确定。×勘探线——×勘探线矿体无限外推部分所推定的范围。

八、资源量估算结果

本次工作中,在批准的勘查区内共求得×矿金属资源量(332)+(333)+(334)? ×千克,其中(332)×千克,占总资源量的×%,(333)×千克,占总资源量的×%,(334)?×千克占总资源量的×%。资源量估算结果见表1,详细计算结果参见附表。

表1      ××矿区×矿资源量估算结果表

矿体

编号

资源量类别

真面积(m2

体积

(m3

体重

(t/m3

矿石量

(t)

品位

(×10-6)

金属量

(kg)

(332)

 

(333)

 

(334)?

 

合计

 

九资源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特高品位处理:该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品位值高于矿体平均品位6~8倍的样品称为特高品位。当含有特高品位样品的单工程,真厚度等于或大于矿体平均厚度的二倍时,用包括特高品位样品在内的单工程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再加权求得该单工程平均品位,××(工程号)中×号样×品位为?×10-6,属特高品位,用单工程平均品位代替了特高品位,处理后品位为?×10-6;当含有特高品位样品的单工程,真厚度小于矿体平均厚度的二倍时,用包括特高品位在内受影响的块段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再分别加权求得各块段平均品位。××(工程号)品位为?×10-6,属特高品位,分别用×、×块段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处理后品位分别为?×10-6、?×10-6

特大厚度处理:特大厚度一般指大于矿体平均厚度三倍时的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矿种)慎重处理。

有质量问题的工程处理。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而又必须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均降级处理。

标签: 银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