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湿法冶炼中高钴矿的处理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882

在湿法炼的过程中,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杂质元素,如果净化过程中除钴效果不好,会引起电解液中钴的含量突然上升.当钴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钴会在阴极上析出,对锌电积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氢在钴上析出的超电压低,氢气容易析出,会降低锌电流效率;另一方面钴与锌结合,形成微电池,促使析出的锌反溶,引起阴极锌的腐蚀(“烧板”),使锌腐蚀成黑色的斑点,并且愈靠近板一面愈严重,形成喇叭形的圆孔.我公司近几年陆续购进的部分高杂锌精矿,主要是钴、、硅等有害杂质含量高。本文所讲的高钴矿是指锌精矿中钴的质量分数大于0.0079/5。

一、高钴锌精矿给净化工序带来的问题

硫酸锌溶液的净化工艺有多种,其中锌粉一黄药净化工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工艺.黄药除钴法的原理是:在硫酸铜存在的条件下,溶液中的硫酸钴与黄药作用,形成难溶的黄酸钴沉淀,这里的Cu2可使Co2氧化成Co3与锌粉一盐法相比,此法最大的优点是二次除钴能力强,但缺点是复溶严重。

上清液含钴高会造成一次净化溶液含钴高,使二次净化困难,且净化时间相对延长,镉复溶加剧,劳动强度加大,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影响。

(一)中上清液含钴高

1、钴的浸出率

湿法炼锌的浸出过程是,以锌电积产生的废液作为溶剂,将含锌原料中的有价属溶解而进入溶液的一个过程.利用水解净化将部分有害杂质除去,可减轻净化工序的负担.根据Zn-M-H2O系电势-pH图(图略)可知,当a(Co=2×10-4mol/L时,Co2和Co(OH)2的稳定区域分界线在pH=8.15。在氧化剂的作用下Co2变为Co3,而以Co(OH)3形态沉淀时的pH要达到6.6,所以在中性浸出的条件下(pH控制在5.0~5.5),钴仍有部分溶解,钴的浸出率约70%。

2、钴的系统内循环

锌精矿配料含钴波动是引起中上清液含钴波动的主要原因,而钴在系统内部的循环相应提高了中上清液的含钴量.钴在系统内部的循环主要有六个去向:氧化锌中上清液、萃余液、贫镉后液、钴渣酸洗后液、残液和镉浓缩上清液及铟置换后液,其中原料中的钴对贫镉后液的影响最大。

按锌精矿含钴质量分数0.0084%、矿粉中上清液含锌155mg/L计算,矿粉中上清液含钴为l3mg/L。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上清液中的钴可达到l6mg/L.如果将高钴矿进行集中处理,矿粉中上清液的钴含量达20mg/L以上均属正常。这是由于一部分钴在溶液中的循环造成的。表l为本公司某年矿粉中上清液的钴含量.由表l可知,溶液含钴量超过20rng/L的批次为7.95%。

表1  本公司某年矿粉中上清液的钴含量

(二)一次净化的除钴率

一次净化过程即置换过程,是用标准电极电位负的金属置换标准电极电位更正的金属离子。

表2  部分元素的标准电极电位

根据锌粉置换钴的反应式(Zn+Co2=Zn2+Co↓)计算,当反应达到平衡时,φ=0,a(Co2)=10-16.47a(Zn2)。由此可知,Co2完全可以被锌置换出来,但在实际生产中,|φ(Zn)|与|φ(Co)|几乎相等,没有活化剂的作用,反应很难进行。只有当φ|(Zn)|>|φ(Co)|时,反应才会持续进行本公司某日一次净化的除钴率列于表3。

表3  一次净化部分物料中的钴含量

二、处理措施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处理高钴矿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钴的浸出率约为70%%;二是钴的内部循环;三是一次净化的除钴率不高。

(一)提高一次净化的除钴率

1、用合金锌粉代替自产锌粉

没有活化剂的作用,锌粉置换钴的反应很难进行。生产实践证明,可参照锑盐净化法和盐净化法,在锌粉-黄药净化工艺中保持上清液中含一定量的砷锑,或者使用含砷锑的合金锌粉,有助于提高一次净化的除钴率。两种锌粉的净化指标列于表4。

表4  合金锌粉与自产锌粉使用情况的对比

2、控制适宜的中上清液温度

只有当φ|(Zn)|>|φ(Co)|时,锌粉置换沉钴反应才会不断进行。φ|(Zn)|与|φ(Co)|随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溶液的温度以及阴极金属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溶液的温度及离子浓度对φ的影响列于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随溶液温度升高,φ|(Zn)|和|φ(Co)|都是减少的,但是|φ(Co)|减少的数值比φ|(Zn)|减少的数值要大得多。也就是随温度升高,φ|(Zn)|-|φ(Co)|差值增大,有利于锌粉置换除钴。但要注意,镉复溶属吸热反应,随温度升高,镉复溶明显加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中上清液中含镉高而含钴正常,则上清液的温度应控制在63~65℃;如果上清液含钴较高(大于l8mg/L),则可适当提高上清液的温度,一般可控制在65~67℃。

表5  温度和离子浓度对中φ(Zn)及中φ(Co)的影响

(二)系统钴开路

一次净化排出来的钴随铜镉渣进入镉回收工序,再与贫镉液一道又入主系统,使钴在系统内部不断地环循积累,影响了一次净化的效果。铜镉渣在回收镉、铜后的贫镉液部分进行钴开路是解决除钴率低的重要手段。

由于黄药法、砷盐法除钴均存在一些缺点,故采用锑盐法除去贫镉液中的钴。其主要流程是:将贫镉液送入除钴槽(在槽的上部取样分析镉和钴),当温度升至8.~95℃时,根据贫镉液中的钴含量加入锑盐(按8mg/L加入),搅拌5min后缓慢加入锌粉(按8~12g/L加入),又搅拌1~2h后取样分析镉和钴,镉和钴含量合格后压滤,滤液送浸出,钴渣外运。另生产实践证明,温度与酸度是制约钴开路效果的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温度对除钴的影响

温度升高,φ|(Zn)|-|φ(Co)|差值增大有利于锌粉置换除钴。由于除钴前溶液温度约40℃,用蒸气将溶液加热到约85℃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有些操作人员在温度还不到85℃时就开始加锌粉。另外,目前的测温方式是操作人员用吊筒将除钴槽内的溶液吊出后测量,测试温度与实际溶温度(特别是在冬季)相差较大,造成净化温度控不准,影响了除钴效果.所以,改变测温方式和提升温速率有助于提高除钴率。

2、酸度对除钴的影响

当溶液pH>5时,溶液发白并变浑浊,除钴低。Zn抖水解生成的Zn(OH)2沉淀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了Co2进一步转化;如果pH很低,锌粉消耗就会增加,那么生产成本也会增加。实践表明,溶液的pH控制在3.5~4.0较合适。

三、结论

(一)保持矿粉上清液含一定量的砷和锑,并控制合适的上清液温度,有助于提高一次净化的除钴率。

(二)为避免钴在内部循环积累,可将部分系统钴开路。为保证开路比例,温度和酸度的控制是关键。

标签: 湿法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