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钛铁矿选矿试验研究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554
    该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属高低硫贫矿,TiO2品位为7.31%。针对此矿石特点,作者对该矿石进行了摇床重选-浮选联合工艺研究。采用该选矿工艺,可以获得TiO2品位为45.53%、回收率为68.78%的钛精矿。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矿石性质     (一)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物相分析     原矿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钛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化学成分TiO2TFeCaOMgOAl2O3Na2OK2O
质量分数7.3124.215.269.051.320.0790.045
化学成分Co*V2O5PSMnAs*SiO2
质量分数<0.0050.0721.200.0180.36<0.00538.42
    *ICP分析结果 表2  原矿中钛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
钛物相铁矿中的钛磁性铁中的钛红石中的钛硅酸盐中的钛总钛
含  量占有率6.9895.680.0050.070.050.690.263.567.295100.0
     (二)矿物组成     矿石的矿物种类较少,矿石中的钛、铁、磷等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钛的独立矿物主要为钛铁矿及极少量的金红石;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尚有微量的含钛的磁铁矿及褐铁矿和黄铁矿等;磷的矿物主要为氟磷灰石;主要的脉石矿物为辉石、角闪石,少量的橄榄石、绿泥石、斜长石、蛇纹石及微量的黑云母、榍石等。     (三)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特征      1、钛铁矿     钛铁矿是矿石中主要的含钛矿物,也是主要回收对象。钛铁矿多以不规则粒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常见其沿脉石晶粒间隙充填形成海绵晶铁结构;少量细粒、微细粒钛铁矿星散分布在脉石矿物中;钛铁矿常与紧密共生的细粒、微细粒磁铁矿和赤铁矿的集合体紧密共生,形成部分镶边结构、包含结构及复杂的共生关系等,也可见磁铁矿和赤铁矿的集合体以包裹体的形式赋存在钛铁矿中;有时磁铁矿和赤铁矿的集合体沿钛铁矿晶粒裂隙间隙充填;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到钛铁矿与磁、赤铁矿的集合体形成的网络状结构;常见圆粒状磷灰石与钛铁矿呈简单的共生关系。钛铁矿的粒度一般在0.043~0.417mm。      2、磁铁矿     矿石中主要的铁矿物,蚀变的赤铁矿常沿磁铁矿晶粒间隙交代形成微细菱形状、网络状及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集合体。集合体多以细粒、微细粒的不规则粒状沿钛铁矿边缘呈镶边、包含结构等,常见细粒、微细粒包裹体形式星散分布在脉石矿物中,也可见磁铁矿嵌布在脉石中的链状结构,有时可见微细网脉状的磁铁矿嵌布在脉石矿物中,偶尔可见磁铁矿的自形晶结构。常见磁铁矿沿磷灰石晶粒边缘形成镶边结构,一般这种结构的磁铁矿的边贡在5μm。矿石中磁铁矿和赤铁矿共生的集合体的粒度偏细,与脉石解离困难。磁铁矿和赤铁矿集合体的粒度一般在0.015~0.074mm。      3、赤铁矿     赤铁矿是矿石中常见的铁的氧化物这一,常沿磁铁矿晶粒间隙交代形成微细的针状、菱形格状、平行状等,赤铁矿与磁铁矿的嵌布关系密切,多形成赤铁矿与磁铁矿的复杂集合体。赤铁矿的粒度一般在0.001~0.05mm。      4、假角赤铁矿     矿石中的假象赤铁矿量较少,假象赤铁矿是由磁铁矿氧化蚀变而成,主要嵌布在磁铁矿的裂隙及边缘,常呈现镶边结构,一起以集合体形式嵌布在脉石中。假象赤铁矿的粒度范0.002~0.15mm。      5、含钒、钛的磁铁矿     含钒、钛磁铁矿主要以细粒、微细粒的圆粒状和不规则粒状嵌布在脉石矿物中,有时也与磁铁矿和赤铁矿的集合体共生;偶尔可见含钡钛的磁铁矿在钛铁矿中呈叶片状、微细粒状的包裹体产出,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钒在其中分布不均匀。含钒钛的磁铁矿的粒度一般在0.002~0.02mm。      6、黄铁矿、褐铁矿     黄铁矿是该矿石中硫的主要矿物,多以极细小的圆粒状包裹体嵌布在钛铁矿、磁铁矿及脉石中,与磁铁矿的共生关系相对密切,其含量很少,仅为0.03%。黄铁矿的粒度大多小于5μm。褐铁矿常以不规则状、脉状嵌布在脉石中,是矿石中的次要矿物,粒度一般为50μm。     二、选矿工艺研究     (一)摇床重选试验     在不同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摇床重选抛废试验,试验结果见图1。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摇床精矿的TiO2品位与回收率均增加,但当磨矿细度-74μm占65%后再增加时,摇床精矿的TiO2回收率降低,因此确定磨矿细度-74μm占65%。

图1  摇床重选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二)浮选试验     原矿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65%条件下进行重选,生产摇床精矿,然后对摇床精矿进行浮选试验研究,以便提高钛精矿TiO2品位。      1、调整剂用量试验     采用BK515作调整剂,试验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图3。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BK515用量的增加,钛精矿中TiO2的回收增加,当BK515用量增加到700g/t后再增加时,钛精矿中TiO2的回收率降低,而TiO2品位增加不多,因此确定BK515用量为700g/t。

图2  BK515用量试验流程   图3  BK515用量试验结果      2、硫酸用量试验     钛铁矿在酸性条件下浮选结果较好,因此进行了浮选作业硫酸用量试验。硫酸用量试验是在摇床精矿在磨细度-74μm占70%条件下进行的,其药剂条件为BK515 700g/t、BK465 600g/t、松醇油50g/t,试验结果见图4。由硫酸用量试验可知,当硫酸用量为1000g/t时,精矿的TiO2品位和回收率均较高;当硫酸用量再增加,钛精矿的TiO2回收率降低,因此确定硫酸用量为1000g/t。

图4  硫酸用量试验结果      3、捕收剂用量试验     采用BK465作捕收剂。BK465用量试验是摇床精矿在磨矿细度-74μm占70%条件下进行的,其药剂条件为BK515 700g/t、硫酸1000g/t、松醇油50g/t,试验结果见图5。由捕收剂用量试验可知,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钛精矿的TiO2回收率增加,但当用量达到600g/t后再增加,TiO2R 的品位显著降低,因此确定捕收剂用量为600g/t。

图5  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      4、磨矿细度试验     摇床精矿进行磨矿细度试验时,药剂条件为BK515 700g/t、硫酸1000g/t、BK465 600g/t、松醇油50g/t,试验结果见图6。由磨矿细度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钛精矿的TiO2品位基本不变,而当磨矿细度-74μm占70%后再增加,钛精矿的TiO2的回收率降低,因此确定磨矿细度-74μm占70%。

图6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5、粗精矿精选硫酸用量试验     由于硫酸用量以对浮选钛粗精矿精选影响较大,因此进行了浮选钛粗精矿硫酸用量试验。粗精矿精选硫酸用量试验见图7,试验结果见图8。由精选硫酸用量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钛精矿的TiO2品位与回收增加,当硫酸用量增加到150g/t后,TiO2的回收率增加不明显,因此确定粗精矿精廷充酸用量为150g/t。

图7  粗精矿精选硫酸用量试验流程  图8  粗精矿精选硫酸用量试验结果      6、浮选开路试验     在浮选条件试验的基础上,摇床重选钛精矿在再磨细度-74μm占70%的条件下进行浮选开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9,试验结果见表3。

图9  开路试验流程 表3  开路试验结果
产品名称作业产率TiO2品位TiO2作业回收率
钛精矿中矿1中矿2中矿3中矿4中矿5浮选尾矿摇床精矿53.535.759.6911.631.251.8716.28100.046.2742.9939.4632.2142.6341.567.5837.3566.316.6210.2410.031.432.083.29100.0
      7、浮选闭路试验     在浮选开路试验的基础上,对摇床重选精矿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10,试验结果见表4。在闭路试验过程中,为了维持每段作业的pH保持不变,降低了流酸用量。

图10  闭路试验流程 表4  闭路试验结果
产品名称作业产率TiO2品位TiO2作业回收率
钛精矿浮选尾矿摇床精矿74.1925.81100.0445.5312.3136.9591.408.60100.0
      8、摇床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     摇床重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见图11,工艺指标见表5。  图11  摇床重选-浮选试验流程 表5  摇床重选-浮选试验结果
产品名称产率TiO2品位TiO2回收率
钛精矿浮选尾矿重选尾矿原矿10.973.8185.22100.045.5312.312.117.2668.786.4624.76100.0
     三、结论     (一)矿石含TiO27.31%、P1.20%、S0.018%,属高磷低硫的贫钛铁矿。     (二)采用摇床重选-摇床精矿浮选联合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钛精矿TiO2品位为45.53%、TiO2回收率为68.78%的技术指标。     (三)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 
标签: 钛铁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