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毒砂(FeAsS)共生的金矿床,经浮选产出的精矿含有大量砷,通常先经焙烧脱砷后,再用氰化法处理。
砷金精矿的焙烧通常在沸腾焙烧炉内进行,挥发的砷经布袋收尘以白砒(As2O3)形式回收,硫以二氧化硫形式回收。其总反应式为:
2FeAsS+5O2 As2O3+Fe2O3+2SO2
从焙烧炉烟气冷却液中除去砷的方法是将溶液pH调整至9,此时砷和其他重金属即沉淀。加入亚铁或三价铁盐使砷沉淀同样有效。前苏联采用通氯和加硫酸亚铁相结合(与净化含氰废液相似)的方法除去含砷溶液的砷也有效。
根据И.А.日什可夫等的资料,砷金精矿在450~1100℃焙烧时,砷、硫的脱除率列于下表。从下表中看出,焙烧温度为530℃时,砷、硫的脱除率分别为98%和94%;而炉温由530℃提高到1100℃时,砷、硫脱除率的上升幅度却不大。说明毒砂的焙烧脱砷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И.А.日什可夫等还指出:在较低温度下焙烧砷金矿产出的焙砂中,残留的砷多为各种铁砷酸盐。这类砷酸盐在加温至940℃以上时,便可分解成Fe2O3和As2O3。
表 不同焙烧温度砷硫的脱除率
焙烧温度∕℃ | 砷硫脱除率∕% | |
As | S | |
450 | 4.4 | 0.0 |
530 | 98.3 | 94.4 |
1100 | 99.4 | 99.5 |
沸腾焙烧过程中生成的As2O3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当温度高于120℃时即开始升华进入炉气中。但由于炉内氧化剂(空气及易被还原的SO3和Fe2O3等)的作用,会使尚未挥发的As2O3氧化生成挥发性小的As2O5。随着炉温的增高,三价砷更易氧化成五价砷。当炉料中存在碱金属氧化物时,生成的五价砷便与碱金属氧化物化合成砷酸盐:
As2O3+3CaO=Ca3(AsO4)2
因此,炉料中含有碱金属氧化物会使焙砂中的砷含量增高。为了提高砷的脱除率,可往炉料中加入少量还原剂(如炭粉等)促使五价砷还原成三价后挥发掉,以降低焙砂中的含砷量。
由此可见,高价砷的生成和还原程度,与焙烧温度、炉内气氛和炉气排出速度及炉料中碱金属含量等因素有关。为了控制前三个因素,砷金矿的焙烧多分两段进行。即先在550~650℃且空气供应不足的弱氧化气氛中脱砷,后在略高的温度和空气过剩的强氧化气氛中脱硫,以提高砷的挥发率,降低焙砂中的含砷量。这种处理方法也符合美国一专利所遵循的原则,即砷金矿的焙烧脱砷“在很多情况下,宜于在焙烧过程中残留一部分未被氧化的硫,以创造砷进入气相的理想条件”。
砷金矿沸腾焙烧脱砷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金的损失。金的沸点高(2860℃),金矿石在不高于1300℃的通常条件下熔炼,金的“挥发”损失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砷金矿焙烧时,尽管温度较低,金的损失却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砷的存在,在高于700℃温度下焙烧时,砷与金会生成低沸点的砷金合金而挥发。当焙烧温度低于650℃时,含砷矿物则会首先分解挥发出砷,而不会生成易挥发的砷金合金,从而可减少金的挥发损失。根据早期实践,将砷金矿直接加进温度802℃的焙烧炉中焙烧时,由于温度过高,焙砂中金的损失可达33.7%,这样的损失率是相当惊人的。随着焙烧工艺的改进,金的这种损失逐渐降低。据1961年加拿大黄刀金矿的沸腾焙烧实践,金在烟尘中的损失为5.5%。1969年前苏联外贝加尔达拉松矿床的沸腾焙烧实践表明,焙砂中金的回收率为96.1%~97%,产出的商品白砒中含金l~2g∕t。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砷金矿的沸腾焙烧脱砷,最好在弱氧化气氛中和较低的温度(650℃)下进行,更不应将炉料直接加入高温炉中焙烧,且炉料中应配入少量还原剂。如果需预先制团、制粒后焙烧,则应尽量不使用含氧化钙等碱金属物质作粘结剂。
黄金洞金矿为难处理的含砷金矿之一。自然金呈显微粒级,80%以上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等硫化矿物中。经浮选产出的精矿含金100g∕t,砷、硫含量都在20%左右。该矿曾于1975年和1978年分别采用隧道窑和回转窑进行焙烧,虽可实现S、As的部分脱除,但效果不佳,且回收的白砒销售困难。后又进行多种试验,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为探索焙烧-氯化法提金对此精矿的效果,在湖南冶金研究所等单位的参与下,该矿首先用MOM导数图仪对精矿进行了热差分析,测得DTG曲线在515(变化范围435~535)℃和550(变化范围535~655)℃处各有一吸热峰值。根据黄铁矿的分解温度低于毒砂的特点及测定的重量损失推断:该精矿中黄铁矿和毒砂的特征分解温度分别为515℃和550℃,毒砂的最高热分解温度为655℃。
当试验采用655℃对此精矿进行氧化焙烧2h后,焙砂中S、As残存量分别降至0.45%和0.26%,达到了很好的水平。将此焙砂进行液氯化法浸出,金的浸出率达到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