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河选矿厂目前处理大厂矿区92号贫矿,矿石属低品位锡石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厂采用重选-浮选-重选原则流程回收有用矿物,选矿主产品为锡石、铁闪锌精矿及脆硫锑铅精矿。其中铅、锌、硫矿物采用混合浮选-分离浮选工艺,硫、砷矿物主要富集于铅锌分离尾矿中。分离尾矿中平均含硫28.00%、含砷3.50%,含锡0.26%,该尾矿量每年近30万t,其中的金属硫约8万t,砷约1万t,锡约800 t。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尾矿排放,减轻环境污染,车河选矿厂新建了硫、砷综合回收车间,对铅锌分离尾矿中的硫、砷、锡矿物进行综合回收。
硫砷综合回收工程于2008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08年9月主体工程竣工,同年10月初,主体设备通过了无负荷联动试车。2008年11月1日开始投料,先后进行了多次生产调试,但调试结果与设计指标存在一定差距。针对生产调试期间发现的问题,对原设计流程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改造,改造后获得了良好的指标:硫精矿品位40.08%,硫回收率48.17%,低度锡精矿品位5.03%,锡回收率1.07%,达到了设计要求,且每年可减少尾矿排放约10万t,新增经济效益608.6万元。
一、矿石性质
铅锌分离尾矿(硫砷车间给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次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铁闪锌矿、脆硫锑铅矿、锡石;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矿物组成和多元素化学分析及粒度分析结果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 铅锌分离尾矿矿物含量 %
表2 铅锌分离尾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 %
注:Ag含量单位为g/t。
表3 铅锌分离尾矿粒度分析结果
从表1和表2可见,铅锌分离尾矿中硫矿物以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主,砷主要以毒砂形式存在。从表3可见,分离尾矿中-0.074 mm粒级产率占51. 94%,硫、砷金属分布率均约占30%,由此说明分离尾矿细度适宜。
二、试验方案的拟定及试验结果分析
由于大厂矿区部分黄铁矿和毒砂互为类质同象,黄铁矿纯矿物中晶格含砷0.54%~0.70%(即硫精矿理论含砷≥0.54%),且车河选矿厂处理原矿矿物种类多、性质复杂,主体工艺中硫化矿采用混合浮选-分离流程,经过铜离子的活化作用,使得硫、砷两种矿物可浮性十分接近,后续硫砷分离难度很大。大厂矿区曾经也有部分选矿厂生产硫精矿产品,但都因含砷高达2.00%~5.00%,产品一直没有销路。
车河选矿厂实验室采用浮选-磁选-重选(方案1)和磁选-浮选-重选(方案2)2种原则流程,对铅锌分离尾矿综合回收硫、砷矿物开展研究。方案1硫、砷矿物先混合浮选,混合浮选尾矿采用摇床选别获得低度锡精矿,硫砷分离采用FN法抑砷浮硫获得硫精矿,硫砷分离尾矿经磁选获得磁选硫精矿,磁选尾矿采用重选摇床富集获最终高品位砷精矿,磁选硫精矿与浮选硫精矿合并作为最终硫精矿。方案2是先经过磁选获得磁选硫精矿,后续流程与方案1一致。试验指标及药剂用量分别见表4和表5。
表4 硫砷综合回收试验指标 %
注:试验方案1为浮选-磁选-重选;方案2为磁选-浮选-重选。
表5 不同试验方案药剂用量 g/t
从表4可见,方案1硫精矿含S 43.22%,As0.96%,硫回收率81.18%,砷回收率10.55%,锡精矿9.53%,锡回收率20.62%;对比方案2硫精矿含S高1.65个百分点,含As也高0.26个百分点,硫、砷回收率分别高0.46个百分点和2.77个百分点,锡精矿品位约高1个百分点,锡回收率相当。方案1砷精矿含As 17.16%,砷回收率88.15%,对比方案2砷精矿含As低3.41个百分点,砷回收率也低2.77个百分点。方案1试验指标略优于方案2。
从表5可见,因为方案2优先磁选回收磁精矿,减少进入浮选的矿量,降低了磁黄铁矿对后续选别的干扰,大幅度降低浮选药剂消耗和分离难度,显然方案2选矿成本远低于方案1。
三、设计流程及工艺指标
根据实验室小型试验对比,综合考虑选矿药剂成本,车河选矿厂设计现场采用磁选-浮选-重选流程处理铅锌分离尾矿综合回收锡、硫和砷矿物。设计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设计工艺流程
设计工艺指标:给矿锡品位0.26%,硫品位28.00%,砷品位3.50%;硫精矿硫品位39.00%,砷品位<1.00%,对原矿硫回收率48.00%(对给矿回收率65.50%);砷精矿品位20.00%,对原矿砷回收率45.00%(对给矿回收率60.00%);低度锡精矿品位5.00%,对原矿锡回收率1.00%(对给矿回收率10.00%)。
四、生产调试结果
车河选矿厂硫砷综合回收工程2008年10月初主体设备通过了无负荷联动试车。11月1日开始投料试生产,从11月开始至2009年4月进行流程生产调试。出于对市场因素的考虑,对砷暂不回收。生产调试期间生产数质量流程见图2。
图2 铅锌分离尾矿硫砷锡回收生产调试数质量流程
调试期间累计结果:硫对原矿回收率为45.32%,比设计指标低2.68个百分点。流程调试过程中发现,原设计流程采用4000mm×4000mm方形脱水斗对螺旋分级机溢流进行脱水浓缩,因矿浆流量大,沉降面积小,沉降效果差,系统12.14%的硫从溢流中流失。调试过程中硫精矿含砷波动大,硫回收率低,硫砷分离尾矿含硫高达32.35%,21.71%的硫损失于其中,硫砷不能有效分离。主要原因是硫精选时间短,精选泡沫不能及时刮出,导致硫精矿落槽,矿浆循环量过大,浮选液面过高,泡沫层过薄,刮泡困难。根据调试结果及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决定对原设计流程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
五、设计流程改造
(一)给矿浓缩改造。增加1台φ500mm水力旋流器脱水脱泥。在脱水斗之前增加1台φ500mm水力旋流器,水力旋流器溢流给入4 000 mm×4 000 mm方形脱水斗,与脱水斗串联脱水脱泥。水力旋流器底流、脱水斗底流与螺旋分级机返砂合并作为硫砷混浮粗选给矿。改造后效果十分明显,系统中溢流损失的硫金属由12.14%降至9.16%。
(二)硫精选改造。减少硫精选次数,增加精选时间。将硫精选作业由3次改为2次,精选由3台4m3浮选机增加至4台,精选1、精选2各2台。改造后硫精矿泡沫层较厚,刮泡稳定。硫精矿含砷稳定在0.95%以下,硫砷分离效率提高,硫精矿回收率从调试期的45.32%提高到48.17%。
六、改造后的生产调试结果及经济效益
流程改造后生产调试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5至7月期间生产指标考查的加权平均值为铅锌分离尾矿Sn品位0.29%,S品位28.30%,现场产出低锡精矿品位为5.03%,硫精矿品位为40.77%,对原矿锡、硫回收率分别为1.07%和48.17%,试验指标良好,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现场药剂用量见表6。
表6 改造后生产调试药剂用量 g/t
车河选矿厂年处理原矿170万t,原矿锡品位0.50%,硫品位5.00%,按硫精矿回收率48.17%,锡回收率1.07%计,年可回收硫精矿10.20万t,回收锡金属为95.2t;按硫精矿价格178元/t、低度锡精矿2.5万元/t(按金属量计)、选矿成本8.5元/t计算,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为608.6万元,减少尾矿排放约10万t。
七、结论
(一)磁选-浮选-重选流程适合车河选矿厂铅锌分离尾矿中锡、硫、砷的选别回收。经过技术改造,在给矿锡品位0.29%,硫品位28.30%,砷品位4.52%的条件下,硫砷车间生产指标为硫精矿品位40.77%、硫回收率48.17%,低锡精矿品位5.03%,锡回收率1.07%。硫砷车间生产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地实现了从尾矿中综合回收硫和部分细粒级的锡金属,年可增加经济效益608.6万元,同时每年可减少尾矿排放约10万t。车河选矿厂硫砷工程的实施,既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意义。
(二)受生产条件限制,硫砷分离系统存在给矿浓度、矿量波动大、流程操作调节频繁、硫砷混浮泡沫产品密度大、浮选浓度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硫回收率,因此继续开展相关的技术攻关,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际生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