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重力选矿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初期的重力选矿设备有动筛式手动跳汰机、上升水流选煤机及间歇工作的洗煤槽。1830~1840年在德国哈兹矿区出现了机械传动的活塞跳汰机。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力选矿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可以连续工作的里欧洗煤槽,选分细粒矿石的摇床。尤其在1892年发明了第一台以压缩空气驱动的无活塞跳汰机,即著名的鲍姆式跳汰机。
分选效率最高的是重介质选矿法,早在1858年在工业中就开始应用。当时采用氯化钙溶液进行选煤,由于溶液耗量太大,所以未能获得推广。1917年出现了水砂悬浮液选煤法,1926年出现了使用稳定悬浮液的重介质选煤法。此后,重介质选矿就开始广泛使用起来,尤其是重介质选煤,是处理难选和极难选煤的有效方法。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开始用离心力场强化重力分选过程。其中最成功的是1940年在荷兰首先出现的水力旋流器。这种设备效率高、体积小、结构最简单。现已广泛用于细粒级物料的分级、浓缩和重介质分选的过程中,并在生产上形成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重力选矿的理论研究工作,始于工业上应用机械化重力分选设备之后。由于重力选矿过程本身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迄今为止有关跳汰及其它重力选矿过程的理论研究,尚未找到能获得众所公认的学说。目前,许多研究者认为,最正确的作法,是把上述各学派的观点中所有合理部分联系起来,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化的测试手段,对跳汰乃至重选其它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老国家,远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铜的冶炼。1637年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就记载了许多有关应用重力分选的实例。如:用风车风选谷物、用水力分级方法提取瓷土,用淘洗法选收铁砂和锡砂等。
我国最早的选煤厂建于1917年。目前我国的大小选煤厂有500多座,均有重力选设备。其中有小型的重选设备,又有大型现代化的重选设备。
我国对选矿过程进行研究及设计的单位有多家,如高等院校有:中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淮南工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