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泡剂的分类及作用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1055
        一、浮选对起泡剂的要求及其分类

1.浮选泡沫及起泡剂的概念:
       在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存在的纯水,矿浆中充气形成细小和比较坚韧的气泡或泡沫,气泡上浮到水面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细小气泡聚集层,此层为泡沫层。
       两相泡沫:由气、液两相形成的泡沫。
       三相泡沫:由气、液、固三相形成的泡沫,或称矿化泡沫矿化气泡。
       起泡剂:能促使在介质中形成大量大小适宜和具有一定稳定性泡沫的物质。
       种类(具有起泡性能):醇、酚、酮、醛、醚、酯、酸等有机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
       2.对起泡剂的要求及其应具备的条件
       (1)起泡剂一般应是具有适宜结构的有机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起泡性能决定于极性基和非极性烃基的性质。
       a 极性基: 最好:-OH(羟基)、 图片1醚基,两类极性基是理想的极性基团水化作用强,无捕收作用,PH值影响小。其它,-COOH、-NH2(氨基)、-SO3H(磺酸基等)起泡能力强,亲固性强,PH值影响大。
       b 非极性基: 起泡剂是以整个分子发挥起泡作用的。
       理论上非极性基可由任何一种类型的烃基构成,但烃基长度、分子量、结构类型属性对起泡性能均有影响。
       c 极性基:非极性基与起泡性能的关系(后一节讲述)。
       (2)在矿浆中要有适当的溶解度。
       a 溶解度大:在气液界面吸附少,甚至不具有起泡性能,起泡速度快,气泡脆,泡沫层结构疏松,用量大,H3COH 、 H3CH2COH。
       b 溶解度小:滞留矿浆表面,起泡速度慢,泡沫结构致密,气泡寿命长,浮选过程难以控制。
       c 适当溶解度:C4~C10脂肪醇,最理想C5~C8。
       (3)对矿物无捕收作用。
       (4)对矿浆PH值的变化及矿浆中其它组分有较强的适应性。
       (5)用量少,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3.起泡剂的分类
       (1)根据药剂来源分类:
       A、天然产物提取:松油,樟脑油;
       B、焦工业副产品提取:甲醇,吡啶;
       C、人式合成,醇,醚,醇醚类。
       (2)根据分子结构特点分类:
       A、非离子性(醇、醚醇、醚类、酯类);
       B、离子型(酚类、重吡啶、烃基磺酸(硫酸)盐、羧酸及其皂类、 胺类)。
       二、起泡剂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1.降低气液界面的张力,改盖气泡的分散度。
       (1)δAW与起泡能力的关系
       在外界消耗功相同的情况下,δAW降低,空气流被分割易于形成气泡,生成更多的利于分选的气液界面。
       两者的关系如下图:

标签: 起泡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