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的解离方式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811
   矿物的单体和连生体,是矿石碎、磨产物组成颗粒的2种基本形态。随 着磨矿细度的提高,产物中的单体量和连生体量将互为消涨地上升与下降。 矿石组成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演变为单体的过程,称之为矿物解离。高登 1939〕定义的粉碎解离,是指粒度较粗的连生体颗粒,被碎、磨成粒 度小于其组成矿物晶体(工艺〕粒度的细粒时,由于颗粒体积减小使该组成矿物部分地解离成单体。此时由于不同矿物间的结合力未遭破坏,故而导致颗粒粒度下降的破裂面常穿切界面而过。脱离解离,是外力作用下的连生体各组成矿物沿共用边界相互分离。脱离解离由于只需耗费不多的能量即可实现矿物解离,所以是矿物工程期望的理想解离方式。然而,实际碎、磨过程中的矿物解离往往是两种方式并存,并以粉碎解离为主。因为只有相邻不同矿物的物理性质相差悬殊,且界面结合强度远小于界面两边矿物自身强度时,矿物才有可能在外力作用下优先从界面分离。而这类矿石自然界并不多见。 高登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理想几何模型,用以说明由于颗粒体积减小而导致的粉碎解离。他设想由P、G2种等量矿物组成的矿石试块,是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该正方体含有1000个相互平行叠置的等大小正方矿物晶体。这些代表P、G矿物的小正方体颗粒边长为10mm。在正方体矿石试块中,2种 矿物相互分隔且等距地排列组合成一个整体。矿石试块受到外力作用时,将按正方形网格方式破裂成若干相同大小的正方体颗粒。正方网格破裂面与正方形矿物晶面平行但不重合(重合则为脱离解离)。图2-11-1是该模型的局部平面图。图中细线是矿物晶体的界面分界线,粗线代表破裂面。由图中可以看出,当矿石粉碎成边长10mm的正方体颗粒时,所有产品颗粒均为连生体而无单体出现。只有当粉碎颗粒成为5mm见方的小颗粒时,产品中才有部分单体出现。由于矿石中P、G 2种矿物状态相同,所以此时两者的单体解离度都等于12.5%。由此不难想像,当矿石试块粉碎颗粒体积进一步缩小时,必定有更多的矿物会自连生体中解离出来成为单体。
标签: 解离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