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误差及其误差来源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237
   和任何一项观测工作一样,镜下测定的单体解离度也存在着误差。一般说来,误差大小主要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取样代表性首先是镜下观测用样品对流程产物的代表性;其次是制作团矿光片时,矿样在团矿块中分布的均匀性。头一项代表性,只要取样时严格按照样品缩分方法取样,基本就能得到保证。矿样各矿物在团矿块中的 均 匀 分 布,主 要 靠 2个办法保证。一是制作团矿时,矿样与粘结剂要充分搅拌;其次是团矿的粘结剂加入量要适宜。千万不能过多。否则在团矿块凝聚过程中,矿物就会因比重不同而分层,造成矿物分布的不均匀性。

(2)连生体类型的划分 连生体中目的矿物含量大小,在整个矿样中显然是连续分布的,但在统计时,只是简单地归并成几类。例如:我们计入“1/2”这类连生体中的颗粒,目的矿物在每一粒中的含量决不都会是一半。而可能是0.6,0.55,0.5,0.45等。由此而造成的误差显然与统计连生体类型的划分有关。可以看出,连生体类型划分的愈细,统计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也就愈小。

(3)平面测定和实际立体状况之间的差别 此项误差当用实体显微镜观测时基本不存在。而在反光显微镜下观测团矿光片时,由于出露面积总是小于颗粒的实际表面。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连生体以单体形式出现的假象。从而造成单体数偏高的错觉。

(4)查数颗粒的多少 当然,颗粒数观测的愈多,愈精确。但实际统计时,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颗粒数。理论和实践证明,在每一粒级中,只要查数到100 ~300粒目的矿物,即可保证90%以上的统计精度。

标签: 误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