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久帅和文书明等人应用ICP-MS、AFM和XPS分析研究了黄铜矿在氩气与氧气环境中不同机械搅拌时同和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和表面性质,建立了黄铜矿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水中,溶液中的钢和铁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拟合为方程c=ksat+b;低pH值有利于黄铜矿的溶解;表面氧化缓慢,对黄铜矿溶解性影响微弱;纯水中黄铜矿的溶解性对有效比表面积影响不大,酸性条件下黄铜矿的溶解由表面化学反应控制;长时间溶解后黄铜矿表面呈富铜状态;溶解使表面粗糙度和晶格缺陷增加。
罗正鸿等人研究了黄铜矿在酸性介质中的溶解行为,考察了温度、酸浓度及溶浸时间等对黄铜矿酸浸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元素硫的变化行为及残渣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黄铜矿常压湿法氧化浸出过程的酸浸阶段会产生硫化氢;黄铜矿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变化先快后慢,后段接近线性增长,溶解主要发生在前2h;低温有利于溶解,而最适酸浸pH值约为0.4。pH值对溶解的影响小于温度的影响。
氧化性和强氧化性电解质溶液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黄铜矿的溶解速率。Gülfen研究了硫酸溶液中Fe2O3对黄铜矿溶解的影响。Goyne、Ikiz和Padilla等人分别研究了过氧化氢、重铬酸钾、次氯酸、有机酸和溶解氧溶液中黄铜矿的溶解动力学。氧化溶解机理等内容已得到了广泛研究。
在分析方法上,Al-Harahsheh应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分析了黄铜矿的选择性氧化性质。Sasaki对pH值为2、5、11溶液中的黄铜矿氧化溶解进行了XPS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