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选矿的物料粒度越来越细,选矿产品的过滤也日益困难,在开发压滤机的同时,我国矿山系统于80年代开始相当重视化学助滤剂的研究和使用。德兴铜矿于1983年作了日本的塞拉博索—DH212助滤剂试验;而后昆明冶金研究所又在几个选矿厂进行了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S-88、1-88、DB-1、SF-215等助滤剂;继而有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酸化油;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改性田菁胶(AF1、AF2、AF3);核工业部五所的聚醚;东北大学的SLS和疏水性絮凝过滤;在洗煤方面则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的1#、2#、3#助滤剂最为著名。以上各种助滤剂的平均效果大致是可使滤饼水份降低2%,过滤机的处理能力提高2%~30%不等。在开发产品的同时我国的研究人员更进行了大量的助滤机理的理论研究,对指导助滤剂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例如表面活性剂结构和其助滤剂的关系、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助滤剂理论、助滤剂的协同效应等,最近胡筱敏出版的专著可说是一个代表。由于助滤剂的效果不够稳定以及费用较高等原因,尤其是压滤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细粒物料难过滤的问题,助滤剂在我国也和在其它国家一样,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