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物质磁性的起因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851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原子核、电子、原子和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随着它们的运动,必定会产生磁效应,这个磁效应就是磁性。

原子核运动所产生的磁效应称为原子核的磁性,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效应称为电子的磁性。原子核的磁性用原子核磁矩表示,电子的磁性用电子磁矩表示。但由于原子核磁矩通常很小,仅为电子磁矩的千分之一,所以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原子核外的电子同时呈现两种运动,其一是沿围绕原子核的电子轨道运动;其二是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这两种运动都产生磁效应。因此,电子磁矩实际上包含电子轨道磁矩和电子自旋磁矩两部分。从理论上讲,原子磁矩包括原子核磁矩和电子磁矩两部分,但因原子核磁矩通常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磁矩主要是电子轨道磁矩与电子自旋磁矩的矢量和。

许多磁性物质都是具有各种结构的晶体,晶体中存在着晶格场。由于受到晶格场的作用,电子轨道磁矩的方向是变化的,因而不能产生联合磁矩,这一现象被称为轨道磁矩的碎灭,亦即它对外不表现磁性。显然,原子的磁性主要来源于电子的自旋磁矩。由此可见,电子自旋磁矩是许多固态物质的磁性根源。

在原子中,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中,形成若干个壳层。具有相同主量子数(n值)的电子,构成一个主壳层。在同一主壳层中,电子的轨道形状还有差别,在不同形状的轨道中运动的电子又形成若干个次壳层。所谓电子的分布,是指在一个主壳层和次壳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该数反映电子在各个壳层中的充填情况。在填满了电子的次壳层中,各个电子沿轨道运动,分别占据了所有可能的方向,从而形成了一个球形的对称体。因此,合成的总轨道磁矩等于零,电子的自旋磁矩也相互抵消。这表明,原子的磁性仅以未被填满的次壳层中的电子的自旋磁矩表现出来。然而应该指出:原子中存在着位于未被填满的那些次壳层中的电子,只是物质具有磁性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处在不同原子中未被填满的壳层中的电子,它们之间有“交换作用”,而这种交换作用才是物料具有磁性的重要原因。

标签: 起因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