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浸技术及其可行性的确定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227

人类采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工艺技术所限大量的低品位金矿、尾矿及含金废石还未得以利用,在人类面前出现了一方面感到金矿资源短缺,而另一方面又在积压和浪费矿产资源的矛盾局面。

随着选矿的技术的进步,美国矿务局里诺研究中心,于1969年首先对含金废石进行了堆浸,并发表了试验报告,20世纪70年代初堆浸工艺陆续开始在一些金矿山得到推广。这项工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处理低品位金矿提供了成功的且有利可图的方法,同时,也推动了地质找矿业的发展。

堆浸法与常规选矿法相比,其经济浸出的矿石品位要比通常磨矿浸出法低一个数量级。目前,国外可以从含金0.03—0.01盎司1吨品位的矿石中浸出提取金。堆浸法对于易浸矿石来说,具有基建费用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流程短,占地面积少,氰化浸出液的耗量较少,适应性强,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等优点。但该法浸出速度较慢,对矿石性质要求也较严格。因此,与其它选金方法相比,其金的回收率较低,一般情况下,金的回收率只能达到65—80%。另外,由于堆浸工艺条件很难改变,又不能很快见到生产结果,所以矿石的浸出行为必须预先了解清楚,并要严格按照试验提供的最佳条件筑堆及浸出,因此,堆浸前要进行足够的冶金试验,以便确定矿石的可行性并提供足够的设计基础资料。

所谓堆浸法提金,就是将低品位金矿石堆积在由沥青、混凝土或塑料薄膜等材料铺筑的防漏底垫上,用低浓度的碱性氰化物溶液在矿堆上喷淋,使金溶解,含金的富液从矿堆上渗滤出来,流入底垫上的集液沟并输送至储液池中,然后用活性炭吸附法或金属置换沉淀法从富液中回收金,吸附或置换后的贫液再返回浸出作业。目前,堆浸已发展成为金加工的重要手段。就美国而言,其堆浸产金量已达黄金总产量的30—40%。

堆浸厂与常规选冶厂相比,堆浸的基建费用要低得多。据资料介绍,1986年美国内华达州有生产能力相同,但工艺不同的选冶厂相继投产,并且都进行露天开采,但是HogRanch矿采用堆浸提金,其基建费总计为700万美元,相反地,Paradise Peak矿采用常规的搅拌浸出设备提金,其基建费用却高达8000万美元。

我国的黄金堆浸也有很长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形成生产能力的还很少,大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988年陕西地矿局第三地质队、地矿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单位首次在陕西双王金矿进行了万吨级工业性堆浸试验,其投入矿石量为10030吨,原矿品位1.92克/吨,金的浸出率为66.15%,金的回收率为64.64%。1989年我国第一个10万吨级低品位金矿堆浸厂在新疆的阿勒泰建成,当年上堆矿石2.4万吨,产金2300两,其原矿品位大多在1.5—3.0克/吨,1990年上堆11万吨产金1 1200两,人均创利达15.67万元。这充分说明,我国黄金选冶虽然起步晚些,但在堆浸提金技术方面已有了很大突破。

目前,堆浸主要是处理含金0.5—3克/吨的低品位矿石和废石。适合采用堆浸的矿石首先应当具备多孔,能为氰化物渗透,相对地无消除氰化物质及含微细纯金粒的,即金的粒度必须非常小,矿石中不含能吸附金氰络合物的炭质物;同时,为了维持浸液有足够的渗透性以及矿物表面与浸液接触良好,矿石中的粘土含量应当足够低。另外矿石中不能大量含有与氰化物起反应的化合物,不含有过量的与石灰起反应的酸性组分。

对于金的浸出,现在有几种类型的溶液可以应用,但目前其有效的浸出剂仍是碱性氰化物溶液,堆浸的浓度范围为0.15—2.5克/千克。

可是,我们还知道,浸出前经常将矿石进行破碎,但所产生的过细颗粒以及自然风干、浸出液作用裂解而形成的粘土又会阻碍矿石与溶液的接触。然而,小颗粒与大颗粒相比,小颗粒的浸出速度要快而且更完全。因此,如果原料中一10毫米矿粒含量高或含有较多的粘土,堆浸前在制粒机中,将细粒矿石与石灰、水泥混合,喷水把细粒粘在一起,固化后再进行浸出。至于采用何种方法球团,要视矿石粒度组成情况具体对待。由此可见,确定最经济的破碎粒度范围,进行实验室球团试验是有必要的。

对于一个堆浸厂来说,其堆浸规模可大可小,大的年处理量可以到百万吨,小的年处理量为几千吨至几万吨。在美国,堆浸厂的日处理量介于几百吨至1万8千吨之间。用于工业规模的堆浸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原矿形式进行浸出,这种方法浸出周期较长,通常称为长期堆浸法。另一种方法是基于破碎矿石的浸出,这种浸出周期较短,通常称短期堆浸法。

在矿石堆浸时,布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常用的布液系统是脉冲喷淋器或摆动喷淋器。就美国一些典型的堆浸矿山而言,浸出液的喷淋速度通常在0.8—1.2厘米/小时范围内,最大有效施加速度为4.0厘米/小时,速度再高就会限制氧化矿石中的移动,冲稀浸出液的浓度并增加泵的费用。

另外,为了提高氰化物的浸出速度,必须控制好pH值,并将其调节成10—1 1,防止大量的氰化氢气从矿堆土释放掉。通常是在矿粒中加石灰来达到这一目的,也可用苛性钠来调节pH值的,而且采用该法回收率较高,但试剂成本较高,这对于低品位矿石来说是不合算的。

在金的回收方面,目前主要是通过锌粉置换或炭吸附方法回收,对于特定体系,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方法将取决于浸出操作中的特定条件和已有的设备。

锌粉置换法反应动力学快,成本较低,不需要解吸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较少,效益高,但选择性差,易污染环境。

炭吸附法现在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优点是:能从含有悬浮固体溶液和含有很低金属浓度的溶液中吸附金属,而且不需要过滤装置,也无需脱氧槽和泵,可避免由于锌盐引起的环境污染。但其炭输送及再生效益差,投资费用较高。

另外,除炭吸附和锌粉置换外,还有离子交换吸附法,溶剂萃取及直接电解法。但一般堆浸液中可能会含10—300毫克/升的悬浮固体,选择电解法和萃取法回收金,必须预先除去浸液中的悬浮固体。因此,目前比较常用的还是锌粉置换法和炭吸附法。

堆浸的可行性确定

对于某一种矿石而言,看其是否适于采用堆浸法,首先是确定其堆浸的可行性。根据矿石类型、品位及矿床规模等进行足够的试验,提供足够的设计基础资料,由此来确定堆浸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工艺参数。

堆浸可行性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是滚瓶浸出试验;二是小型柱浸试验及大型柱浸试验;三是场浸试验。下面将对其分别介绍。

1.滚瓶浸出试验

取粒度为10毫米的矿样300—500克置于4—5升的浸出瓶中,通常将粗矿用水调成含40—50%重量百分比,固体矿浆,再加入石灰调节pH值约为10.5,然后加入2.0克/吨的氰化物,敞口平放在辊磨机上浸出数天,分别在2、6、12、24、48小时等时间采取富液样,以确定浸出速率,该浸出率可以认为是最大浸出率。这是因为滚瓶试验矿粒间会产生摩擦,而实际堆浸是在“静态”下进行的。

试验结束后分析溶液中和余渣中的含量。通过滚瓶试验可以确定:矿石是否可以氰化;浸出率与矿石粒度之间的关系;浸出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药剂消耗量。该法的缺点是样少,代表性差,工艺参数比较少。

2.柱浸试验

柱浸包括小型和大型两种。小型柱浸试验通常将矿石破碎到一12毫米,浸出柱直径为100—150毫米,高2米,矿石容量为20—45千克。试验时,柱径与矿粒直径之比要大于6:1,从而使柱壁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试验时,石灰的用量根据滚瓶试验确定,将流速为0.003升/平方米·秒的氰化液从矿柱顶部喷人,浸液流过矿料进行滤浸,进入富液槽,定期测定金的含量,氰化物的浓度,并及时调节pH值。通过小型柱浸试验可进一步确定矿石进行堆浸的可行性,并提供氰化物用量;金银回收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以及预测矿石的渗透性等,并根据其渗透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制粒。大型柱浸试验是在更大的柱中进行更大量的矿石浸出,其浸出过程与小型柱浸相同,只是大型柱浸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给料粒度,浸出速率及药剂用量等参数。不过,拉塞尔曾对小型柱浸试验和大型试验作过比较,结果表明,40—80千克试样的小型实验室试验基本上能够提供与试样重量达数吨的大型试验相同的数据。

3.场堆试验

场堆试验的矿堆高一般与实际堆浸一致,通常为4米高,矿石量要大于1500吨,否则矿料处在矿堆边缘的较多,而矿堆边缘上的浸出率不如矿堆平展部分的浸出率高,所以,使得场堆浸出率偏低。通过堆试,一方面可以验证柱浸所获参数,还可以得到矿堆结构因素、喷洒溶液的方式,给液速度以及矿堆的压紧情况等参数。

综上所述,采用堆浸法提金,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实际生产上都已取得很大进展;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提倡采用该法提金,通常是一种从有效资源中获得最大利润的经济决策。目前,最紧要的问题就是要找到一种能有效监测堆浸过程的方法,以便能准确地计算金的回收率,评价堆浸的设计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此外,堆浸法的应用和发展,还推动了破碎设备的更新,同时也降低了工业利用矿床的平均品位,使我国的低品位金矿、尾矿及含金废石利用成为可能。为此,深入细致的研究堆浸法,使之不断完善、合理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标签: 可行性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