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能否在气泡表面发生粘附与颗粒和气泡表面的化学、物理化学性质有着极大的关系。与气泡已经发生碰撞的颗粒,并不是全部能够在气泡表面粘附,最终能成功粘附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此阶段是矿粒和气泡碰撞之后,疏水性矿物颗粒进一步与气泡水化层接触,使它变薄、破裂,接触线形成的复杂过程。
矿粒与气泡的附着行为分为以下三个过程:(1)矿粒与气泡发生流体力学的碰撞;(2)在很短的碰撞时间内(碰撞时间也成接触时间,通常是千分之几秒),介于气泡和颗粒之间的液膜会排水,直至达到水化膜破裂是的临界厚度;(3)三相接触线(固体颗粒表面后退的液相和前进的气相之间的边界)会发生运动,直至润湿周边的形成。润湿周边的形成,会使接触角迅速增大到一数值,从而产生足够的附着力使矿粒不致脱落。
实现颗粒在气泡表面粘附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接触时间大于感应时间。感应时间就是颗粒与气泡间水化膜变薄、破裂所需要的时间,它与颗粒尺寸及气泡大小、颗粒表面疏水性和温度等条件有关。附着概率随颗粒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减小气泡尺寸,附着概率会逐渐增大,但当气泡过小时,附着概率又会降低。最佳气泡的大小为100-400um。<颗粒与气泡是如何碰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