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矿物断裂时,其断裂面存在不饱和键和键能,使矿物表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极性。若将破碎的矿物置子水中,则极性的水分子会定向吸附于极性的矿物表面,使矿物表面的不饱和键及键能得到一定的补偿,并使整个体系的表面自由能降到最低。
不同的矿物,因其组织和结构不同,破碎时断裂面的键不同,因面表面不饱和键及键能不同。键能的不饱和程度影响矿物表面的极性,因而使不同矿物与水作用力的大小不同,吸附水分子的多少也不同。
极性水分子定向排列在矿物表面的现象称为矿物表面的水化,矿物表面发生水化作用时,形成水化层或水化膜。水分子进人矿物表面的键能作用范围内,受矿物表面键能作用,按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则定向排列。水分子离矿物表面越近.受矿物表面键能吸引愈强,叔卜列就愈紧密;离矿物表面越远,表面键能的影响愈弱,水分子的排列逐渐稀疏零乱;当水分子离矿物表面足够远时,矿物表面键能的引力将不能再吸引水分子,这时,水分子呈普通水那样的自由无序状态。水化膜实际是介于矿物表面与普通水之间的过渡层,类似面体表面的延续,矿物表面与普通水之间的距离就是水化膜(水化层)的厚度。如图1-7,所示。
矿物水化作用及水化膜
水化膜受矿物表面的键能作用,它的PA度比普通水大,稳定性高,具直同固体相似的弹性,所以水化膜虽然外现是液相,但其性质却近似固相,溶解能力降低。
水化作用是一个放热过程,放出的热量越多,水化作用越强,水化膜越厚,且与矿物表面结合得越牢固。
由此可以看出,当极性矿物与水作用时,水分子定向排列在极性矿物表面,矿物表面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膜,宏观上表现为矿物被水润湿。因此润湿现象的实质是极性水分子定向吸附在矿物表面,并形成一层水化膜的结果。润湿是通过在矿物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面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