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371

关于portant;">勘探工程密度表和portant;">勘探手段选择的说明:

  (1)表中所列工程间距,是钻孔或坑道实际控制portant;">体的距离。

  (2)对I类型portant;">矿床的portant;">储量一般是用portant;">钻探求得。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B级portant;">储量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类型的B级储量主要用portant;">钻探求得,一般应用坑道验证。但在地形条件有利时,也可用坑道求得;对III类型的B级储量一般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对IV类型的C级储量主要是用坑道配合钻探求得或坑道钻探结合求得。

  如矿体埋藏深、地形条件又不利于采用坑道portant;">探矿,施工确实困难时,应专题portant;">报告勘探主管部门与有关单位具体研究确定。

  (3)表中所列各类矿床沿走向的工程间距都比沿倾向的工程间距稍大一些,这是因为一般portant;">矿床在厚度和portant;">品位变化方面大多是沿走向较沿倾向稳定。如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出现沿倾斜比沿走向稳定时,可相应予以变更,沿走向的可以比沿倾斜的密一些。

  (4)第V类型矿床很复杂,可以参照IV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控制到D级储量提供边探边采。

  portant;">铜矿床勘探工作的质量要求:

  铜矿床portant;">地质勘探工作的目的是了解portant;">地质情况,掌握portant;">portant;">成矿规律,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经济、有效的工作量,portant;">探明portant;">矿产portant;">资源,提供portant;">矿山建设利用。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各种勘探研究方法,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勘探任务。

  第一节 地质调查

  在勘探矿床时,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适当地选用各种勘探手段,调查研究portant;">矿区及其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从而提高对地质成矿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导矿床的勘探及其外围普查工作。对主要地质图和比例尺要求如下:

  一、调查研究矿区外围的区域地质情况,portant;">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后的地质变迁,是在一定面积的区域内阐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各种岩性特征和成矿规律等,为进一步寻portant;">找矿产打下基础。矿区外围的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50000。

  二、调查研究矿区(床)地质,要求对矿区(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portant;">围岩蚀变、矿化作用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指导勘探工作的进行。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必须实测,其比例尺一般为1:1000~l:2000。

  第二节 物、化探工作

  物、化探工作应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矿区的地形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和portant;">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前提,从勘探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出发,进行设计和选择物、化探方法及测点密度。一般应选用多种的、综合的方法。合理地利用井中物探、井中portant;">岩石化探、放射性顺便检查及地面电法等方法。

  关于物、化探的工作质量要求,在物、化探规范中已有规定,在工作中要加强物、化探工作的质量检查。重视对物、化探异常的综合研究,作出合理的地质推断和解释。

  编制与地质图比例尺相适应的物、化探图件。在勘探报告中应简明扼要地阐述物、化探质量及推断成果。

  第三节 探portant;">矿工

  勘探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探矿工程有:

  一、槽、井探、取样钻:主要用来揭露了解地表地质情况和探索圈定地表矿体或构造。其工程间距一般应比勘探工程密度表中的间距加密一倍。

  二、坑探: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方向、坡度、断面portant;">规格施工。设计的位置和portant;">规格,应以探明矿体情况为主,并考虑到将来能为生产所利用。

  三、钻探:钻探质量对正确探明矿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质量要求主要包括:

  1.岩、矿心采取率:矿体和矿体顶、底板围岩3~5米的采取率平均不得低于75%,采取率低于75%的不能连续超过5米,否则,要采取补救措施。围岩的岩心采取率要求平均达到65%。

  要做好钻孔设计予想柱状图,按照钻进中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原设计的钻孔柱状图,并通知机台。

  2.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按岩心钻探规程的规定系统地测定顶角和方位,并保证测斜portant;">数据准确可靠。如钻孔偏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设法补救。

  3.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必须做好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校正、原始记录和岩心保管等工作。钻孔完工后,必须按照地质设计进行封孔,还要选择部分钻孔(一般为已封钻孔的5%)进行封孔质量检查和评述,并埋设好孔口标志。

  第四节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化验

  所有在矿体、矿化带中的勘探工程必须采样化验

  一、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方法

  基本分析样品的采取,在槽、井、坑道中一般采用断面为5×2~10×3厘米的刻槽法,也可通过试验,采用其它有效的方法。刻槽样品的长度一般1~2米,以不大于可采厚度为宜。不同类型portant;">矿石应分别取样。矿心取样一般沿矿心长轴劈取一半作为样品,长度一般1~2米。要分portant;">矿石类型采样并尽可能与钻程吻合起来。

  全分析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矿石中各组份的含量。采样方法是按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从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根据采样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每一矿石类型一般作1~2个。

  组合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伴生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分布和含量,作为综合评价计算储量之用。采样方法是以探矿工程为单位,按矿体、分矿石类型从连续的5~10个基本分析样品的副样中进行组合。组合原则是根据基本分析样的长度,按比例进行组合。

  物相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划分portant;">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线。在矿石经过肉眼或光片鉴定大致确定了portant;">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界线后,在这些界线上、下采取样品。一般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提取。

  单portant;">矿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各种单portant;">矿物中赋存有哪些稀散portant;">元素和贵重portant;">及其含量,作为按单矿物计算储量的依据。样品的采取是采用各种分选方法获得的。必要时考虑矿物的世代。单矿物样品的数量按实际需要确定。

  二、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通常指破碎、过筛、拌匀、缩减重量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叫样品缩分。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了减少样品缩分次数,提高工效,也可将样品碾碎到1毫米或更细粒后进行缩分。

  样品缩分应按下列公式进行:

  Q=Kd2

  式中:d一样品破碎后最大颗粒的直径(毫米)

  K—缩分系数

  Q一缩分时取得的最低重量(公斤)

  K值的大小一般采用经验值0.1~0.2。如portant;">铜矿石伴生有含量很不均匀的或含量很低的贵重组份时,则K值采用0.3~0.5。对大型新类型矿床的矿石必要时进行K值试验。

  在碎样全过程中,样品损失率不得大于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样品缩分后除满足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和全分析需要外,还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副样,

  三、化学分析的检查。

  对样品的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部检查,以保证化学分析的质量。

  内部检查是检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误差,一般由化验室自己进行。若地质上对某些分析质量有疑问或必要时,可指定一定数量的样品重新检查。

  外部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基本分析单位工作中有无系统误差,检查数量一般为基本分析样品总数的5%。样品少时,外部检查样品不得少于30个。外检样由基本分析实验室分期、分批,并按矿石类型和品位高低送委托单位。

  当外部检查结果证实与基本分析结果有系统误差时,应按化验质量检查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仲裁分析。如经仲裁分析证实基本分析是错误的,则应详细研究原因,如无补救办法,应当全部重新进行分析。

  铜的化学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如下:

  在矿石中铜的含量(%) 相对偶然误差允许范围(%)

  3 以上 <7

  0.5~3 <10

  0.1~0.5 <15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试验

  在portant;">地质勘探阶段,矿石加工技术试验大致可分以下两种:

  一、初步可选性试验:一般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对某些新类型矿床,在详细普查阶段就要进行。目的在于了解矿石的可选性能。样品重量为50~500公斤。

  二、详细可选性试验:一般应在详细勘探阶段进行,有时也在初步勘探阶段进行,特别是新类型或复杂矿床,更应提前研究。主要是取得矿石可选性能及较全面的portant;">选矿方法和流程的详细资料,对所确定的portant;">选矿流程用于工业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作出评价。样品重量500~1000公斤。

标签: 铜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