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简史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4 阅读:599
       浮选简史中国古代利用矿物表面的天然疏水性来净化朱砂、滑石等矿质药物,使矿物细粉飘浮于水面,而与下沉的脉石分开。淘洗砂时,将羽毛蘸油粘捕亲油疏水的金、细粒,称为毛刮金,迄今仍有应用。明《天工开物》记载金银作坊回收废弃器皿和尘土中金、银粉末时“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就是利用表面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在古希腊和欧洲也有用油和沥青收集矿物的证据。18世纪人们已知道气体粘附固体粒子上升至水面的现象;19世纪时人们就曾用气化(煮沸矿浆)或加酸与碳酸盐矿物反应产生的气泡浮选石墨。19世纪末期,由于对金属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能用重选处理的粗粒硫化矿的资源逐渐减少,在澳大利亚、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开始用浮选选别细粒矿石,为冶炼提供精矿。初期应用薄膜浮选法及全油浮选法。前者是将矿石粉洒于浮选机中流动的水面上,疏水性矿物飘浮于表层被回收;后者在矿浆中拌入一定数量的矿物油,粘捕疏水亲油矿粒并浮至矿浆表面回收。到20世纪初应用泡沫浮选法,按矿粒对水中气泡亲和程度不同进行选别。1922年用氰化物抑制闪锌矿和黄矿,发展了优先浮选工艺,1925年使用以黄药为代表的合成浮选药剂,药剂用量由全油浮选时为矿石量的1~10%降至矿石量的万分之几,使浮选得到了重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同时,浮选理论的研究也迅速发展,例如1932年美国高登著《浮选》,1933年苏联列宾捷尔著《浮选过程的物理化学》,1938年澳大利亚瓦克著《浮选原理》等。
标签: 简史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