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0 阅读:413

钢筋保护层厚度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

1、现场检测时,不按照有关规范标准选取构件检测的数量,而是以建筑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构件检测的数量,使选取的构件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如有些面积较小的单位工程只选取1~2个构件,未达受检构件低应占总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的要求;有些单位工程在检测时选取的构件中悬挑构件所占比例低于50%;有些单位工程未按结构构件的重要性抽取构件,而是在同一楼层或同一单元随意抽取,无代表性可言;

2、现场检测时,被检测构件的基准面平整度太差,特别是悬挑阳台的顶面和室内楼板的顶面未进行认真处理,就直接在其上面进行检测,使得检测数据忽高忽低,离散值过大,成为无效数据。

3、现场检测时,检测仪器操作不标准、不规范,比如仪器的扫描探头移动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不能保证探头在钢筋的正上方,取得的数据误差较大,不能真实反映所测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4、检测框架结构的梁类构件时,在底部填充墙砌筑之前,未及时进行检测,后造成事实上无法检测,或只能检测底部无砌体的外露构件,使检测失去代表性。

5、现场检测时,构件的检测位置选择不当。比如检测框架结构的梁类构件时,事前对钢筋的位置、接头及箍筋加密区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未避开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区,往往会出现检测到的钢筋根数大于实际根数,引发误判,或成为无效数据。

6、现场检测时,对于等截面、等跨度、等配筋的相交梁,未仔细分析正确区分哪一道梁的钢筋在上,哪一道梁的钢筋在下,有时会造成某道梁的保护层超厚与实际不符。

7、现场检测时,在合格率达到80%以上、90%以下时,未按照有关标准及时加大取样数量重新评定。检测不合格时,也无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使现场检测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标签: 保护层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