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砝码计量检定规程报审稿的问题及其看法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转载   2019-10-10 阅读:922

关于砝码计量检定规程报审稿的问题及其看法

一、浅谈砝码计量检定规程修订原则

 通过阅读和讨论国际建议R111和砝码计量检定规程报审稿.我们发现,报审稿主要的问题表现在砝码规程的修订原则上。经讨论认为以下三条原则及其论证理由是我们一致认同的。

1.1  国际接轨原则

国际接轨即尽境与国际建议(OIMIR111)保持一致.这是因为

(l)OIMI.是一个跨政府的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其目的在于协调各成员国的计敏规程和计量控制,以使各成员国对有关计量技术规定和控制措施保持一致。这与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终目的是相同的.即达到全球计量工作的互认。只有各成员国都与OIMI,一致.才能真正确保全球计量上作的互认。


(2)国际建议是有关技术规定的样本,用于确定某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和保证-致性所采用的方法和设备。国际建议中已明确指出,“OIML成员国应程度地实施国际建议”。也就是说.国际建议中的技术条文,只要在中国行得通.就应采纳,没有足够的,过硬的理由.不能随意确定新的技术指标。1.2  适当照颖国惰原则

我们不反对适当照顾国情.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OIML在制订国际建议时已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具体国情.这' 点可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方面。国际建议在某些方面并不作出强制性的规定.而是留给各成员国根据国内的具体国情作出具体的技术规定,如检定周期和砝码质量年变化量。使用中的质量允差.使用“may"而不使用*shall"的地方等,另一方面,它只对能在全世界范国内统--的何题作出具体规定,而对下不能作统一技术规定的问题.往往只是事先声明,如对于EI级砝码不确定度的规定就没有作详细规定,而只声明应明显低于其质量允差。所以.照顾国情仍然必须以国际接轨原则为基础.一般只能在国际建议留有余地的地方作出适合国情的技术规定。

      但从报审稿来看.问题似乎已走向了另极端。我们知道,照顾国情往往是因为国内技术条件不够成熟难以达到国际建议的要求,而报审稿却采用了比国际建议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佳的方案是保持与国际建议相同的技术指标.理由如下:

      (1 )从旧规程到国际建议.其技术要求已经有所提高,而报市稿的技术条件比国际建议义要高一些。从旧规程到国际建议可以说是“稳步走“的过程.但如果直接上升到报审稿,则是一种“飞跃“。姑且不说国内有否能力消化这种“飞跃"。既使能够做到.也是很勉强的。

      (2)我们知道,提高技术指标,就意味者给国内计量工作者和砝码生产厂家等增加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降低规程的执行效率。

      (3)采用适当的技术要求.不仅可提高规程

的执行准确率和执行效率.而月.还叮为砝码技术(如制造、测试等)提供更大的自由度。例如,对干砝码材料的选择,不能以个别厂家的材料某个方面的性能指标作为执行标准这可能会导致其他综合性能较好的材料被禁止使用,不利干质量计量专业的发展,而月.也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

      (4)我们认为,首要目标应是达到国际建议的要求,能够实现这一日标已然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了。倘若还有能力的话以后还可采用比国际建议更高的技术要求,当然随者技术水平的发展国际建议也会更上一层楼。

      (5)各成员国都遵守国际建议的技术要求,这也是国际建议的忉衷,否则,实现全球的计量工作互认就将成为泡影。1.3简洁实用的原则

      对规程文字_上的主要要求是简洁和实用。所谓简洁.就是一一个学能够表达清楚的地方尽量不要用_二个字,可有可无的话尽量不要;实用昼指内容不仅要表达清楚,而且要有条理和易懂,即尽量使用大众化认同的叙述方式确保规程使用人员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所需的内容。
 

 

二、概念的规范化问题

      质量计量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够清晰,定义不够准确、使用混乱等都会直接阻碍质量计量学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地重视这一问题,规范质量计量专业中的概念定义和使用。在砝码规程报审稿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定文不够准确,例如.折算质量的定义指环境温度为20C,而从英文版的国际建议R111中可看出、应是砝码温度为20C.这样错误的概念定义是不应该出现在砝码规程中。

      (2)正式场合概念名称不统一,同样的含义,有的称为“折算质量“。有的称为“约定质量”,也许有的还称为“常规质量”,这是不科学的,必须统一-。英文译名也同样应做到这-一点。

      (3)概念定义和名称不够简洁。这电仅说说名称,规程报市稿中仅定义I“折算质量值”,但却使用了“折算质量、“折算质量值”、“折算质量的实际质量值”等多种说法,仿佛“折算页量”代表不了折算质量的值。

 

三、区别等级的问题

      报审稿把砝码分为等和级两类.姑日不说这样做的附带问题,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作这样的等级之分。理由如下:

      (1)从同际接轨的原则来看.国际建议R111井未把砝码分成等和级,

      (21这也不是我国特有的国情。因为检定电子天平和砝码生俏传递是OIML成员国共同的职责,既然国际建议坚持不做等级之分,就说明各国可以对砝码不做等级之分。

      (3)从简洁实用的原则来看,等级之分将使量俏传递系统变得十分复杂,隔级传递更加麻烦,不容易为各单位同行理解.大大影响规程的执行效率。

      (A)等砝码和级砝码的差异仅仅在于个有质量修正值.一-个无质量修正值,报审稿中的等砝码完全可以履行其相应级砝码的功能.而且等和级砝码的检定工作针及俭定收费完全相同.保证砝码作等砝码使用更为经济实用。

      <5)作为中国质量计量高检定机构计量院对E2级砝码照样在证书上给出质量修正值,而且.质量修正值也往往超过级砝码的1/3质量允差,所以,该规程的执行效率值得怀疑.
 

四、砝码密度的技术要求

      限定砝码材料的日的是控制空气浮力误差,对比国际建议的要求为."The density o;the muterial used for rweights shall he such thut口deviution of 10% from the specsfred cir den-sity ( 1. 2mg/cm ) does not produce un erroreaxrcerding. ome qysuter of the marimum permis-
sible error”".暗示了空气浮力误差是采用修正的方法来处理的。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国际建议R11l对砝码密度的要求。现在让我们来分忻报审稿和国际建议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

      差异之一在于所参考的空气密度。报市稿为“该砝码正式使用地点的当地年平均空气密度",这样做的甩意可能是考虑到我国空气密度地区差别大的国情。但R111建议以1.2mglum为参考空气密度时一定考虑过全世界各国的空气密度,它对全世界都是可行的,而中国又为何偏偏不行呢?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与各地来作比较,这是因为,空气浮力误差大部分是可以修正的,否则,将导致各地对砝码密度指标的不一-致,这样做是和国际建议的基本精神“统一. 标推化”不一致的。

      差异之二在于对空气浮力误差大小限定的不同。报审稿是“质量总不确定度的五分之一”,按报审稿对不确定度的要求.將是质量允差的十五分之一,而R111只有质量允差的四分之一,足见报审稿的要求是多么苛刻、看来报审稿的意图是希望空气浮力误差可以完全忽略.这与R111建议的“浮力修正”的精神大有分歧。我们认为。采用R11的原则之- -应该是尽量与之相符.而不分抬高要求.哪怕是只限定为质量允差的五分之一. .那也可以大大降低对材料密度的要求,增加砝码材料选择的白由度.仅从材料密度的要求上来讲,甚至有可能把原一等砝码向E2级砝码靠扰。
 

五、其他问题降了上述问题外,砝码规程报审稿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不确定度问题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的覆盖因子k为2还是为3亦或是为2.576,实质是
确定标准不确定度的大小问题,我们不反对取3.但标准不确定度应和国际建议的标准不确定皮要求相-致.便 于国际交流。此外,在规程中应体现出砝码捡定中不确定度的计算问题.并使之逐步规范化.相比之下,国际建议对这一问题却作出了大致的规定,

      <2)对们1级砝码是否允许有调整腔在报审稿中未找到明文规定.大概隐含了实心的怠思,但面对国际建议允许有调整腔和国内大量带调整腔的门级砝码.如何处理?

      (3)关于表面粗糙度和砝码密度的指标要求,似乎并没有过硬的理由要比国际建议的要求高。

      (4)磁化率要求  新生产和使用中的砝码磁化率有必要分开吗?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未有能力有效地测出和控制使用中的砝码磁化率,因为很难无损测量成形砝码磁化率参数,对于非量化的“五分之一“原则,请问是否已经能够确定多大磁化率对应多大磁性误差的问题,

      (5 >标记问题  我们可以肯定报市稿对El级、F2级砝码体上都标出器号和级别的良好感望,但国际建议却明白地说明这样做是不容许的.这种愿望是否真的叮行、尚需足够的、过硬的科学依据。

      其他小问题,如级转阿题.对质量信息网络成员的规定.用于测量天平分度值的砝码规定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砝码

标准砝码

标签: 审稿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行业资讯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

    (c)2008-2018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相关企业或个人自行免费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未证实。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QQ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